理头发吃炒馍豆炸油糕 看看陕西人咋过"二月二"

27.02.2017  16:38

在我国北方,农历二月初二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青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这天是龙王抬头升天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自此,我国由南到北开始春耕,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传说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则寄托了人们祈求丰收的愿望。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国各地“二月二”都有不少风俗活动,小编特意整理出陕西的一些“二月二”风俗活动,快来看看哪些是您知道的。

吃炒豆 棋子豆

每年“二月二”,陕西关中人都有炒豆子的习俗,人们会炒玉米豆、黄豆、棋子豆(面蛋蛋),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豆豆既给在家的人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吃炒豆也叫“咬虫”,也就是俗话说的“咬了虫,牙不疼”。

祭龙王 纪念孙思邈

由于龙王能行云施雨,为了风调雨顺,凡是村上有龙王庙的,或集体,或个人多要在“二月二”这天去龙王庙烧香、叩拜,请求龙王的护佑。民间还传说“碾是青龙”,“磨是白虎”,故而这天有些人家会给石碾石磨上贴吉庆对联,并摆香案、供品,顶礼敬拜。另外各地还会举行仪式纪念药王孙思邈,蓝田华胥也会举行仪式纪念人文始祖华胥。

捏糕灯 炸油糕

在榆林府谷,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当地群众都会将黄米面蒸熟,捏出燕子、鸭子、灶王爷等不同形状,代表不同寓意的糕灯,在节日当天点燃,预示一年四季万事如意。而在宝鸡一带,人们在这天会炸油糕吃。

挑野菜 吃浆水面

农历二月初二后,天气转暖,草木发芽,我省有一个自唐代就已形成的“关中挑菜节”,农村妇女、姑娘、小孩会提着竹篮篮,带着小铲铲,三五成群地去郊外挖野菜。把这种菜腌成酸菜,此为关中地区及商洛一带人的传统风味小菜。此外,在西安等地人们会吃酸汤面、浆水面。

撒草木灰 祈丰收

二月二”这天,人们把草木灰撒在屋子周围,谓之“打围墙”,意为消毒,防止虫蛇咬。农村还有用草木灰在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囤状的图案,名为“围仓囤”,希望来年丰收。还有地方把草木灰从井水旁一直撒到水缸旁边,叫作“引钱龙”,希望能为人们带来钱财。

理发 图吉祥

旧时老辈人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年前大家都扎堆儿似的理发。经过一个正月,大家多都头发如草了。好不容易熬到二月初二,趁着“龙抬头”的吉祥,理发以图吉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民俗表演

此外,“二月二”陕西很多地方都会自发举行民俗表演,比如临潼雨金要舞龙灯、草滩地区要舞板凳龙、周至一些地方有火龙表演。

民俗溯源

为啥“二月二”要炒豆

为啥是“二月二炒豆子”呢?这跟我国民间的另一个传说有关。据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便传谕四海龙王,3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皇大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而陕西关中人从此也就有了炒豆子的习俗。


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