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财政局积极探索实践支持脱贫攻坚新路子
脱贫攻坚工作将是贫困地区的第一位任务,也是一项必须全面完成的政治任务。“十二五”以来,我市通过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兜底救助等措施, 2015年实现减贫7.6万人,王益区整体脱贫目标,但目前还有三个国家贫困重点区县,还有208个贫困村,5.02万贫困人口,要完成在2018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目标,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繁重。为找准精准发力切入点,发挥财政杠杆职能,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市财政局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在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精准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铜川市贫困发生率17.1%,贫困群众主要分布在照金片区、铜罕沿线、金锁西片、洛河西岸等区域,涉及76个村、1.5万户、5.2万人。由于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发展水平、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多种多样,决定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不是一次定终身,而是一项严格的动态管理过程。为此,市财政部门按照认真核查,做到县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积极支持逐户建立台账,保证了全市高标准地做好做实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的底数,使脱贫攻坚工作有的放矢。
二、多元施策,全力强化投入保障。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一是全面落实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按照不低于一般预算收入2%比例足额落实2016年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42万元。二是将2015年公车改革和三公经费结余1039万元全部用于全市脱贫攻坚。三是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将脱贫攻坚项目细化到全市208个贫困村,对各类涉农项目从申报源头进行归并整合,集中用于全市脱贫攻坚。同时,按照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一季度已拨付2016年农村低保及五保供养资金1351万元;落实学前一年级到高中阶段13年免费教育资金2264万元;落实小麦、玉米等农业保险全覆盖资金,使涉农各项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三、创新方式,提升脱贫攻坚能力。
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关键在精准发力。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结合涉农各项政策,积极研究财政支持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寻求脱贫解困突破口。一是利用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平台,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铜川市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指导意见》。在2013年全市惠民补贴“一卡通”率先在全省全覆盖,2015年“一卡通”担保货款全面推开基础上,对具有产业发展意愿、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贷款,财政全部给予贴息,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与金融机构按照5:5比例分担不良贷款,彻底解决承货金融机构、贫困户后顾之忧。二是研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发展产业模式政策扶持思路,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与贫困户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牵头制定出台了《铜川市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通过贴息、补助与中省市项目扶持方式,对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合理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且辐射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核桃、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予以扶持。三是着力化解地方性债务风险,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为吸引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全市脱贫攻坚,研究制定了《利用PPP模式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将零散的小项目整合包装为适宜PPP模式操作的若干个大项目,按照“总体规划、整体包装、远近结合、分步推进”的思路进行建设运营。四是以包扶村为抓手,进行扶贫政策试点。深入韩古村进行帮扶结对、认亲、认门,宣讲中央1号文件和脱贫攻坚政策,确定了“以创建强党建、以党建带脱贫”的工作思路。根据帮扶村脱贫解困总体规划,邀请专家为全体村民组织举办了烹饪技能培训,选择性地为种植大户和贫困户进行了春季果树修剪管理培训。同时,牵线高塬果业公司、上和农业公司与韩古村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引导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种植药材、马铃署,栽植苹果等实现脱贫。
四、积极协作,联动作战。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市财政局加强与部门之间横向联动、互补互促、正向给力,就有关财政扶贫政策的制定与涉农部门及市扶贫局、民政局、教育局、金融办、农行、信合等部门密切合作,联合作战,真正形成脱贫解困的整体合力。同时,加强纵向联动,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存在困难以及“两线合一”有关事项积极向省财政厅进行了专题汇报,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倾力支持。
五、问题导向,压实工作监管责任。
按照“资金使用到哪里、制度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健全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等各环节、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资金公开透明、严格规范使用。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监督,绩效结果与扶贫资金安排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