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总会走进陕西铜川 感受耀瓷小镇窑文化
引子
耀州窑创烧1400年。忆往昔,她是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呈皇室、赠外使,曾为铜川创造了“十里窑场不夜天”的同官盛景;看今朝,打响“中国瓷·耀州瓷”文化品牌,壮大陶瓷产业发展规模,成为铜川培育经济新动能、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市的地方实践。望未来,耀州窑将在一河两岸,文化、产业共发展,前世今生,历史创新互融合的新画卷中,讲述新时代、新动能、新瓷都的新故事……
历史篇:黄堡陈炉星月逝,华光青釉熠辉生
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其烧制始于唐朝。相传唐高祖定都长安后,由于铜川离长安较近,渭河的支流漆水河穿过黄堡镇逶迤向南流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交通环境,加之丝绸之路的开拓,使得拥有天然冶瓷资源——优质的煤和上乘的坩子土的耀州,吸引来大批掌握了制瓷技艺的手工艺人云集于此,耀州窑应运而生。作为耀州窑的中心窑场——黄堡窑,在1984年耀州窑考古挖掘工作中,共清理出唐代三彩作坊一组7座和焙烧三彩器的马蹄形窑炉3座,以及试烧三彩釉的小炉2座,出土三彩器具4000多件(片)。这里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三彩龙头套饰”,是专门为唐代宫廷建筑生产的,把以往唐三彩仅作为陪葬冥器的功能,扩大到了建筑领域,这是考古上的首次发现,也说明耀州窑是中国唐三彩的故乡之一。
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据《耀州志》记载,这一时期,沿漆水河两岸,黄堡镇家家都烧瓷,盛况空前,大大小小的窑炉和瓷器作坊密如蜂巢蚁穴,由南到北分布足有十多华里,“十里窑场”名动天下。北宋中期,耀州瓷以其“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品质被选为朝廷贡品。现存于中国文物信息中心的国家一级文物——大观铭文牡丹纹碗就是例证。据中国古陶瓷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禚振西女士说,“在我国陶瓷史上,目前发现带有纪年铭文的瓷器只有耀州窑生产过,其中刻有宋代‘熙宁’和‘正和’年号的瓷器都是残片,而大观碗是唯一一个完整地刻有年号的瓷器。因为铭文特殊,所以此碗弥足珍贵。此物足以证明耀州窑在宋代与宫廷之间有密切联系,是生产贡御品的窑场之一。”公元1084年,北宋皇帝宋神宗亲自赐封耀州窑所在地黄堡镇的土地神为德应侯,这是至今发现的国内唯一皇封的“窑神”,可见耀州窑在中国古瓷窑中的地位之高。
在宋神宗元丰至徽宗崇宁的三十多年间,耀州窑以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囊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不仅如此,作为丝绸之路的明珠,耀州瓷还为扩大和加深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朽贡献。现在西边中东的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坦桑尼亚,东边的朝鲜半岛、日本,南边的越南、斯里兰卡,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这些带有非洲人头像和罗马人形象等明显异域风格的文物,说明当时耀州窑已经可以根据西洋人的需求进行产品定制。2015年5月14日,莫迪访问西安时,国家领导人送给莫迪的国礼就是现在耀州窑陶瓷公司生产的倒灌壶。
金代耀州窑承袭宋制,仍被选作贡瓷。新创烧出的月白釉瓷以乳白为基调,白中泛绿、绿中透白,釉色滋润,具有碧玉般的质感,深受上层社会贵族的青睐。
元代时期,耀州窑加大了民用瓷器的烧制,在关中、渭北一带长期流传的“五月二十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的谚语,充分证明了这种耀州窑有着广泛的民间市场。从出土情况来看,它的足迹遍布西北五省,为西部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元末明初,兵荒马乱,十里窑场沦为荒丘瓦砾。耀州窑在这一时期完成了窑址迁移,在陈炉继续800年的烧造历史,创造了“炉火不夜”的“同官八景”之一。于是,黄堡和陈炉一起,共同演绎了耀州窑1400年的前世和今生。
探索篇:加快发展陶瓷产业 潜心打造丝路瓷都
铜川是陕西唯一的资源型城市。“煤主沉浮”一度是铜川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是,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并不能帮助铜川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为了破解发展难题,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成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的铜川定位,将
加快发展陶瓷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路径,潜心打造“丝路瓷都”、重振千年耀瓷雄风。
找准发展优势
铜川发展陶瓷产业不是一时之兴。除了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外,还同时具备原料、区位、能源和后发优势。
铜川探明储量耐火黏土3400万吨、黏土11.3亿吨、紫砂土2.65亿吨。这些原料覆盖薄,呈层状分布、风化程度好,易开采。除长石需要从陕南购买外,陶企另外所需的铝砂、钾泥等辅料当地均可采购,且陶土中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稳定、价格低廉。
铜川交通方便快捷。地处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大西安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可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国际港务区,包茂、延西、合凤三条高速穿境而过,西铜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西安铜川一体化发展步伐全面提速。按照建陶市场辐射半径500-800公里为最佳衡量,交通方便成为铜川的又一大优势。
铜川有29亿吨煤炭储藏和8.8亿吨可开采储量,煤层气储量386亿立方,工业用地最低15.5万元/亩,大工业电价最低0.2195元/千瓦时,工业用气仅2.34元/立方米,普通工人、技术工人工资1200-2500元/月,投资、经营成本低廉。
经历了资源枯竭转型阵痛的铜川,更注重发展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因此,铜川发展陶瓷产业还有更多的后发优势。比如在“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规划中,注重建立闭合循环产业链条,即为入驻企业统一供应标准化陶土原料、统一提供清洁能源、统一处理“三废”,让入驻陶企不再为环保等问题操心和折腾。
明确思路定位
以耀州瓷烧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引领,以重振“中国耀州瓷”雄风、打造“丝路瓷都”为目标,以促进“三园一镇”(即黄堡耀瓷文化产业园、陈炉陶瓷工业园、王家河工业园和陈炉耀瓷文化旅游名镇)协同发展为重点,以《铜川陶瓷产业发展纲要》《关于加快发展陶瓷产业的意见》《关于工业促投资稳增长的意见》等为保障,实施大师引领“百千万”人才工程,设立陶瓷产业专项资金,促进陶瓷产业与耀瓷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陶瓷产业培育成铜川新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新型陶瓷材料、耀州窑紫砂、唐三彩等门类众多的陶瓷产业体系。2017年,全市共有陶瓷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42户,全部从业人员2470人。
未来几年,铜川将重点完成四项任务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分别是:全力打造集耀瓷孵化、研发、制作、展销、体验、旅游六位一体的耀瓷小镇和以耀州窑考古遗址公园为主体的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推动陶瓷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进先进陶瓷生产工艺,发展陶瓷高新材料,实现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互为支撑,把陈炉陶瓷工业园打造成全省著名的陶瓷工业园。促进茶瓷文化、酒瓷文化融合发展,打造陶瓷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加强对陈炉“东方陶瓷古镇”、耀瓷文化的开发、宣传和推广,建设集陶瓷传统制瓷流程、文化展览、艺术鉴赏、陶吧体验于一体的陶瓷展示服务中心,把陈炉古镇打造成全国耀瓷文化旅游名镇。
实践篇:一河两岸共谋发展,文化产业互动融合
2017年12月,原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更名耀州窑文化基地,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发展陶瓷产业、助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坚定决心。
肩负重振耀瓷雄风、振兴全市老工业基地双重使命的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沿铜川的母亲河—漆水河两岸,铺开了文化产业共发展的崭新画卷。
漆水河西岸——耀瓷小镇,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投资概算38.8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公园、大师创意园、窑神庙、游客服务中心、耀瓷坊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耀瓷印象街区、瓷韵绿园健身运动公园、十里窑场遗址等9个旅游板块,以及凤凰新城、东塬现代陶瓷产业园2个功能组团。该项目旨在通过对辖区11户国有企业留下的700亩土地、20万平方米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复活,致力打造集耀瓷遗址观光、研发生产、工艺体验、文化交流、教学实习、会展交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最终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终极目标。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耀瓷小镇已有3个PPP项目落户:一是投资6000万元的4.5公里漆水河河道治理工程列入王益区山水林田湖PPP项目。该项目现已完成招投标并已开展河道清淤工作。二是投资3.2亿元的耀州窑文化遗址公园、瓷韵绿园健身运动公园和小镇南入口的景观雕塑3个项目列入铜川210国道川口至青岗岭区域生态治理修复PPP项目。目前,耀州窑文化遗址公园正在报批文保手续,瓷韵绿园健身运动公园正在建设,小镇南入口的景观雕塑正在制作。三是投资7.46亿元的耀瓷坊、游客服务中心、十里窑场遗址、东塬标准化厂房4个项目列入耀瓷文化基地PPP项目。2月9日该项目已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和陕西省政府采购网发布了资格预审文件,开展了5轮市场测试,现正在与中铁一局、中南建设等社会资本加紧对接。
漆水河东岸——“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5000亩),是基地管委会致力打造的全国唯一的陶瓷闭合循环产业园区。目前,西安现代设计院已拿出业新城规划大纲。新城内标准化厂房分四期工程按区块推进。烂尾长达两年之久的凯莱斯科8.6万平方米卫浴项目已经盘活,现正在完善后续工程。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2#厂房主体已封顶,预计10月份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标准化厂房二期、三期建设项目正在抓紧进行施工设计。第三届丝博会期间签约项目——奥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5G智能精密电子陶瓷原件、无线充电和NFC用精密磁片以及手机陶瓷背板项目已达成入驻凯莱斯科项目协议。国内陶瓷行业翘楚——广东东鹏股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昆列先后带队多次深入基地考察。
黄堡老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总投资6.22亿元,发行债卷额度4.8亿元,计划利用黄堡镇新镇区规划住宅用地32亩,新建棚改安置房556套,建筑面积73088平方米,涉及拆迁1098户,总安置人口2653人,腾空土地约3000亩。
本次秦商总会组织70余名企业家赴耀州窑文化基地实地考察,全面实地查看基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主要围绕耀瓷小镇、“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耀瓷文化基地PPP项目、黄堡老镇区棚户区改造四个板块对接投资信息,争取达成投资意向。
编辑:马莹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