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迁户口遇奇葩证明:你爸是你爸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民陈先生出境旅游被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其实这并非个例,50多岁的西安市民刘先生就找到华商记者说,最近他为自己办理户口迁移,没想到派出所让他先证明“我爸是我爸”,为了这份证明,刘先生也是拼了,不仅请91岁的老父亲回原单位开证明,还四处奔波,从1963年父亲的干部履历表中找到他是他爸儿子的“蛛丝马迹”。不过最悲催的是,拿到这份证明后,刘先生还是迁不了户口……
刘先生家过去住在西安市莲湖区甜水井,1997年左右当地甜水井区域拆迁,一家人分到了高新区科创社区泰祥花园小区的一所房子。当时刘先生和母亲、妻子、孩子等人的户口都在西大街派出所,刘先生的父亲是名老师,户口一直在长安区的学校集体户里,直到老人退休后才将户口迁到西安公安莲湖分局红庙坡派出所。早些年刘先生单位分房,他就将自己的户口迁到了高新区富裕路派出所。不过最近单位的房子要拆迁了,刘先生就想到,将户口迁回到自己住了多年的祥泰花园小区所在的高新路派出所。都在高新区,又是本市范围内迁移,这个户口迁起来应该不难吧?
没想到他去高新路派出所时,户籍警让他在其它手续之外,还要开具一份随迁人员关系证明,“他们让我证明我爸是我爸。”没办法,刘先生就让91岁的老父亲回到当年工作的学校找档案证明,但刘老先生的档案在长安区教育局,于是刘先生又找到当地教育局,最终从父亲的档案里找到一份1963年制作的干部履历表,其中有一处家庭主要成员信息栏内记录了刘先生作为长子,当时只有8岁,上小学一年级。
本以为有了这份档案证明就可以了,没想到当刘先生再次去高新路派出所时,户籍警才发现,刘先生要将户口迁过来,但泰祥小区房子的产权人是他的父亲,而刘老先生的户口却不在泰祥小区,还在红庙坡派出所。因此不能为其办理过户。
4月9日下午,华商记者跟随刘先生来到高新路派出所,一位杨姓户籍警解释,第一次受理材料时,她并没留意泰祥小区的这处房产产权人并非刘先生,而是听刘先生说要和父亲迁到一块才让他去办父子关系证明。第二次她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建议刘先生将父亲的户口迁到泰祥小区,然后他们就可以随迁过来了。“我父亲91岁高龄了,实在不愿意迁户口,但要如果不迁户口,我们就得办房产过户,更麻烦。”刘先生苦恼不已。
华商记者 陈琳
相关新闻:
男子出境旅游被要求出具证明“证实你妈是你妈”
黄庆畅
解决证明过多过滥问题,需要打破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是北京市民陈先生的一句感慨。听起来有些好笑,却是他的真实遭遇。
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可问题来了,需要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在陈先生为此感到头大时,有人指了一条道: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开这个证明。先别说派出所能不能顺利开出这个证明,光想到为这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就头疼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而更令陈先生窝火的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最终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很多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过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要证明你没买过房……这样那样的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还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证明?近日,本报在《关注改革“最后一公里”·聚焦社区治理》的报道中一针见血:证明过多过滥,除了审批事项太多外,还因为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却互相推诿。说白了,就是要审批的事项很多,可谁也不愿担责。笔者办事就曾遇到过“部门A说需要部门B的证明,而部门B说没有部门A的证明我用什么来证明”,就像是你要给我蛋,才能孵出鸡,而我说你要给我鸡,才能生下蛋。这样的僵局,往往托人能打破。
然而当我们对一些证明感到不可理解,去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个证明,得到回答往往是“就是这么规定的”。诚然,必要的证明是应该的,但花点钱、找找人就行,或者在没有知情权的社区盖个章也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实不少证明并非非要不可。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简政放权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对需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事项进行梳理,能免的就免、能简的就简,从源头上减少对证明的需求。
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化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和便利。解决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当务之急需要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权限设置,让公民基本情况实现共享。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再为各种证明四处跑腿,更不会出现“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