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山东考察,为何首站来到黄河入海口

21.10.2021  21:33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今年第11次国内考察。当天,他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黄河上游、中游到下游,总书记用频密的脚步抵达,以历史的眼光思考,从时代的大局谋划。一路走来,关心黄河、认识黄河、经略黄河。

  这次到黄河入海口,总书记看了什么?关注了什么?宣示了什么?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山东东营考察黄河

  

  △10月20日考察点示意图

  踏访入海口 悠悠黄河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山西永济鹳雀楼,写下不朽诗篇。当年他遥望的滔滔黄河水,如今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

  

  

  △黄河入海口地处渤海和莱州湾交汇处。(总台央广记者潘毅、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今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码头,察看黄河河道水情。

  历史上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东坝头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七年前,2014年3月,习近平就曾赴黄河兰考东坝头段考察,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1976年5月,黄河改道清水沟,形成现行入海流路。

  

  △俯瞰入海口,雄浑的黄河与碧蓝的大海相融。(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2019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曾形容黄河水害隐患“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

  让黄河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近些年,东营市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有效减缓黄河下游淤积,逐渐构筑起了稳固防线。

  黄河宁,天下平。

  

  △用于海洋救援的拖轮驶入“河海交汇”之处。(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生态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样本

  得益于入海口处河道趋缓、泥沙沉积,现代黄河三角洲逐渐形成。这里被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图中,淡黄色区域为现代黄河三角洲,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绿色区域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530平方公里。(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提供)

  “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在两年前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就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定下了清晰的目标。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大楼。(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今年10月20日,习近平来到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实地了解相关情况。

  总书记五年前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调研时,曾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等点位的实时监测情况。他当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监测中心大屏幕正在显示黄河三角洲水生生物场所,包括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黄河三角洲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南来北往的鸟类超过600万只,被国内外鸟类专家形象地称为“鸟类国际机场”。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的鸟类已由1992年187种增加到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别有25种、65种。从去年3月至今,还首次发现火烈鸟、白鹈鹕、勺嘴鹬在这里栖息。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资料图)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珍稀濒危鸟类就成了监测重点。

  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告诉《时政新闻眼》,中心正在合作研究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如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的种群数量、分布位置、活动行为,同时还对当地生态系统格局、外来入侵物种进行全面观测。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主任刘静。(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就在这次赴黄河三角洲考察之前几天,习近平刚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这次大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始终是行动派。

  

  △李建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驯养师。(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保护“地球之肾” 让湿地成为保护高地

  在前几天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强调,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鸟类国际机场”是对黄河三角洲的生动诠释。(资料图)

  20日当天,习近平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这里的湿地生态环境等情况。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2年10月,面积1530平方公里。与珍稀濒危鸟类一样,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也是这个保护区的保护主体。

  

  

  △当天的黄河三角洲上,芦花飘摇、候鸟成群。(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近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专门用了一节的篇幅,强调要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纲要中明确,要研究编制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谋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夕阳洒向芦花,柔和静谧。(总台央视记者李炜、彭汉明拍摄)

  目前,黄河三角洲已累计恢复湿地188平方公里,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从2017年开始,当地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黄河口河流沼泽湿地(左)和盐沼湿地(右)生态修复对比图。(总台央视记者卢心雨提供)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源头的青海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总书记关注和推动之下,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开启新的篇章。

  总书记擘画这个重大国家战略

  这次踏访黄河入海口,总书记是带着深远的思考而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已经走遍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仅在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4次调研黄河。

  步履不停,治黄篇章也不断更新。

  

  △黄河入海口。(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

  两年前,在河南郑州,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保护和发展,是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两个关键词。

  前不久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鲜明指出,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最大的威胁是洪水,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

  

  △黄河河口管理局局长裴明胜正在介绍黄河三角洲的防洪设施建设。(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生态保护指明方向。他强调,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

  统筹谋划上中下游保护治理成为鲜明导向,上游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加强水土保持,下游则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最近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

  

  △候鸟掠过黄河水面。(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另一个战略重点,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对此支招:“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最近印发的纲要提出,要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重点阐发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要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在黄河源头详谈保护和发展,颇有深意。

  这次又赴黄河入海口实地考察,千秋大计,总在心头。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