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人群呈低龄化趋势 又到开学季该怎样保护孩子的眼睛

20.08.2019  16:47

  暑假期间,各大医院眼科又成了热门“打卡”地,等候就诊的时候,坐着、站着、蹲着的都有,医生忙得不可开交不说,家长们更是一“”难求。近年来验光量和接诊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就诊孩子的年龄也是一年比一年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视力问题呢?

  近视人群呈低龄化趋势

  人们获得的信息70%-90%来源于视觉系统,保护好视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且发病人群呈低龄化趋势。许多刚步入学龄期的小朋友到医院就诊,就已被诊断为近视,需要配戴眼镜了。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且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持续近距离用眼不好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这做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公布最新近视调查,全国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5%,小学生近视率为36.0%,初中生近视率高达71.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近视率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初中阶段近视率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高于600度)在近视总人数中占比达到21.9%。对于小朋友们的近视问题,家长可一定不能大意了。

  用眼习惯是近视的原因之一

  人一出生就有视力,但视力功能的健全是在其身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新生儿眼球前后径(眼轴)一般为15毫米-16毫米,为远视眼,婴幼儿轻度远视属于生理正常现象,一般不高于+3.00-+4.00D(屈光度,Diopter,简写D )。随着眼球发育,眼轴逐渐增长,远视逐渐减轻,到视力发育完全时,则变为正视眼,这一发育过程称为“正视化”。其中眼轴分两个生长期,1—3岁,特别是1岁以内,为快速生长期,3岁眼轴可达22.5毫米-23毫米;4-14岁为缓慢生长期,每年生长0.1毫米,15岁基本稳定。在此期间若小朋友不注意用眼卫生,过多过长时间地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看手机等,眼球就会发育“过度”,眼轴长度增加过多,此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过眼成像后就聚焦在眼的视网膜之前,这就发生了近视。

  从出生到14岁,是一个人眼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此时的健康和用眼习惯将为一生奠定基础。父母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光感,能否追光和避光,如果不能则说明可能有严重的视力障碍,需及时就诊。0~3岁儿童要注意预防内斜视。如果家长经常把玩具放在孩子眼前,离眼睛太近,孩子会很吃力地去看清这个物体,长期这样有可能导致内斜视。眼睛与物体保持33厘米左右为宜。孩子的视力在3至6岁逐渐发展,到12岁左右基本完全稳定。因此,3岁后应及时给孩子检查视力。通常眼部疾病最好的治愈期是在6岁之前,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7岁后,每天用眼读书的时间会延长,近视眼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

  有这些现象说明孩子可能近视了

  当家长发现小朋友出现看东西喜欢眯眼、歪头、斜眼视物,以及看电视凑得很近,或者在户外强光下喜欢闭上一只眼睛看东西等状况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视力是否出现问题,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眼科就诊。

  临床上儿童最常见的屈光性眼病是: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和弱视。所谓屈光不正,通俗地讲,若把人眼比作一部照相机,人眼的屈光不正,好比一部照相机的聚焦不准确,导致在底片上不能清晰成像。如果聚焦后成像在底片之前,就是近视;成像在底片之后,就是远视;如果成像一部分在底片之前,一部分在底片之后,就是散光。屈光不正和斜视、弱视,经常像难兄难弟一样,三者之间有关联并相互影响。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发生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主要因素为遗传,而一般的后天性近视的主要原因为环境因素,例如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及近距离用眼工作时间过长或有经常躺着看书等不良的用眼习惯等。研究证明,人们长时间注视近物或单一色调的物体,可能诱发近视或促使近视发展。

  保护眼睛该怎样做

  专家表示,改善近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户外活动。要养成定期远望的护眼习惯,应减少持续看近物的时间,限制玩手机、电脑游戏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学习时要选择有良好采光和照明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做到劳逸结合。防止挑食偏食,注意钙、锌、铬等微量元素对健康的作用,增加蛋白质,控制糖类,利于眼的发育。有研究表明,人们每天2小时或每周10小时进行户外活动,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因此,对于尚未近视的儿童,应把增加户外活动作为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近视会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突飞猛进,建议父母有规律的,一年至少两次做眼部的所有检查,没有近视的孩子,一周建议在10个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量,这样可以促进眼睛健康。不要相信一些机构过度夸张的宣传,正视近视,然后有效地防治,才是根本。

  需要注意的是,16岁以下的青少年第一次配眼镜很重要,需要到正规的眼科就诊,先排除眼部疾患,再做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辨明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儿童的眼睛调节力很强,如果不散瞳麻痹睫状肌,就有可能检查出过高近视度数,或者本身无近视而检查结果表现为近视(假性近视)。因此,儿童及初次验光的青少年验光时一定要滴睫状肌麻痹剂。一般来说,儿童假性近视不需要配眼镜,通过平时眼睛多看远放松,注意用眼卫生,合理饮食就可改善,若是真性近视,就一定要戴眼镜了。有些家长担心“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了”,坚持不让孩子戴眼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真性近视的孩子来说,戴眼镜是帮助孩子看清物体,与近视加深并没有直接关系。

  除了近视还要注意斜视和弱视

  除了近视眼对青少年造成的损害之外,可千万不要忽视其他眼病,还有比近视更严重的就是斜视和弱视的问题。儿童斜视和弱视除了影响美观和视力低下以外,还会影响到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也就是说患儿没有完善的立体视,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即便成人后经过手术治疗美化改善了外貌,但也会影响、限制其对职业的选择,不能做飞行员、外科医生、画家、设计师,不能操作现代化机械,不能从事与精密仪器相关的精细工作等。

  斜视是指两眼的视轴不平行,视轴呈分离状态,即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向一侧偏斜。最常见的斜视类型是根据偏斜方向分类,内斜视就是两个眼球向里靠拢,俗称“对眼”“斗鸡眼”;外斜视是两眼球分开。弱视是指患儿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在视觉发育期内(从出生到3-5岁),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光线聚焦到视网膜引起了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缺陷,导致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正常视力。弱视一旦确诊,应该立刻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早期(5岁以前)开始治疗效果最好,最佳治疗年龄的上限被认为是9-10岁。

  (记者王嘉)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