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西安环境质量在飞跃

18.11.2015  09:56

西安日报   ■记者马昭



十二五”对西安的环境空气质量来说,是飞跃性的五年。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西安市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13年为138天,2014年为211天,2015年截至11月14日,已经达到231天,提前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优良天数的目标任务;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提前实现……可以说,西安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的目标和任务。



2014年,西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提高52.9%,其中大气环境六项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年均浓度分别较2013年度下降23%、28%、30%、18%、14%和52%。2015年4月,国务院考核组对西安的空气质量改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治理雾霾成效显著”。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西安已连续20个月退出了后10位。根据市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西安市民对治理雾霾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突破六成,“西安蓝”已逐渐成为新常态。



燃煤锅炉拆改“”走了5000多卡车污染物



2013年开始,西安在全国率先开展治污减霾专项行动,连续三年制定并实施《西安市“治污减霾”实施方案》,从“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六大措施下手,让西安的空气质量逐年持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西安共拆除燃煤锅炉1231台,削减燃煤164万吨,仅此一项,就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304吨,减少烟尘排放30750吨,建成区内20蒸吨以下地方燃煤锅炉实现清零。也许大多数人对这一串数字并不敏感,但若换一种说法,就一目了然了:“十二五”期间燃煤锅炉拆改减少的这些污染物如果用载重10



吨的卡车来拉,需要5300余车才能拉完。



当然,拉走的这些污染物,还不包括对建成区13.5万户居民实施的蜂窝煤改清洁能源,这一项又削减了燃煤约108.1万吨。稍微换算一下,就能看出,西安在这个“十二五”到底减少了多少污染物。



目前,西安建成区内197家煤炭经营场所已全部关停,实现建成区蜂窝煤、煤炭用户清零,以及煤炭经营场所、蜂窝煤生产和销售厂点清零任务。



在四个“清零”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燃煤锅炉拆改,而百姓体会最深的是蜂窝煤改清洁能源。柏树林街办和南社区东十道巷五号居民楼的王嘉伟是“煤改洁”的受益者之一。



家里住的是20多年的老房子,之前一直用煤,特别是冬天搭烟囱取暖的时候,特别不方便,而且不安全。每天都要为封炉子操心,封得太严怕灭了,封得活些怕烧过了,晚上睡着心里老是不踏实。



去年10月,家里通了天然气,我赶紧买了壁挂锅炉,这下子取暖、洗澡都解决了,就连平时洗菜、洗手都是热水,方便多了。”说到煤改洁,王嘉伟一家都很兴奋。



严堵“黑尾巴”减轻城市中心区交通空气污染



除了燃煤,西安的另一大污染源就是机动车尾气。而排放标准的执行,对于从源头上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增量意义重大。为了严格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西安对机动车排放标准逐年提高,2012年6月1日起,汽油车施行国Ⅳ排放标准;2013年7月1日起,柴油车施行国Ⅳ排放标准。凡新车和外地转入车辆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一律不准在我市注册登记。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市全面供应国Ⅴ标准汽、柴油,较国家油品升级要求提前了三年。



实施黄标车限行和无标车禁行政策,有利于减轻城市中心区域交通空气污染,有利于加快高排放、高污染车辆



的淘汰更新,有利于提高机动车排放达标率。为此,“十二五”期间,西安全面深化了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逐步实施黄标车限行、无标车禁行。2012年1月1日起,凡是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持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7时至22时在环城路(不含环城路)内禁止通行。2013年1月1日起,持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7时至22时在二环路(不含二环路)内禁止通行;无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禁止在本市区域内上路行驶。2013年10月1日起,西安黄标车的限行政策已扩展至三环内。2014年12月,主城区三环路内黄标车限行,部分区县也开始施行黄标车限行。



在限行的同时,环保、公安部门加强路抽检查处力度。常年对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开展监督抽测。通过设点检查、流动巡查、上门抽查的方法,使查处范围不断扩大。累计共抽测各类机动车16.4万辆,查处超标排放车3.15万辆。



为了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我市全力推动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2011年-2014年累计淘汰各类机动车18万辆,党政机关黄标车实现了“清零”。环保、财政、商务、公安部门建立了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报废补贴窗口,对提请淘汰的营运黄标车进行补贴,以此来促进全市老旧车辆的淘汰。



1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不仅仅是空气质量,“十二五”期间,西安1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也在持续改善,河流综合污染指数相比“十一五”末期大幅下降,连续5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住建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考核评比中,西安市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渭河西安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已稳定控制在30毫克/升、1.5毫克/升以内,在全省渭河水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考核中获得良好。



十三五”即将开启,经济发展进入增速回落、提质增效的阶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正逐步加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决策,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将指导环境保护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从国家到地方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境保护投入不断扩大,单纯GDP已不再是考核地方政绩的唯一标准,生态健康与环境优美成为各地吸引资金、推动区域发展的新目标。为此,西安将继续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以良好的环境质量和严格的总量控制要求,倒逼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明确防治责任主体,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