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火焰蓝・守护万家灯火

15.08.2022  21:05

  中国青年网贵州8月13日电(记者安俐杨逸凡)走进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的“文贵创新工作室”,消防装备零配件,焊接、切割工具井井有条的摆放着。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有两个三层高的货架“顶天立地”,空气呼吸机、液压切割机等数十种消防救援装备静静“”在那里,等待鲁文贵的检修。

  鲁文贵创新工作室。中国青年网记者安俐摄

  贵州省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长安路特勤站站长助理鲁文贵是“火焰蓝”队伍里的“斜杠青年”,二十四载消防路,他是赴汤蹈火的“拼命三郎”,多次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他又是支队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红门工匠”,把装备视作消防救援人员的第二生命,自主研发出5项消防装备并获专利,无偿供消防救援队伍使用,为消防队伍节约经费87万余元。且看“红门鲁班”如何炼成!

  鲁文贵(左)。资料图

  始于职责使命,忠于救援实践他是“行动派”也是“实用派

  鲁文贵的发明改造灵感,来源于一次次救援任务。

  楼房倒塌、山体滑坡等救援事故中,狭小空间内大型破拆工具难以进入,他就发明重量轻、力量大、便于携带的小型气动破拆工具组;不少“熊孩子”因为贪玩,手指被卡座椅设施或是易拉罐,消防员们接警后,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合适的工具前去救援。鲁文贵便发明指环剪切工具组,包含剪切钳、螺丝刀、指环保护套等工具。接警后只需拎上这个轻便的工具箱,便能应对各种情况,用最快速度帮助群众脱困......每次出完任务后,他总会复盘自己在救援中的表现,反思消防装备能否改进,减少因设备产生的耗时,为营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鲁文贵演示指环剪切工具组。中国青年网记者安俐摄

  回忆起自己发明改造之路的初心,鲁文贵记忆犹新。一次实战训练,鲁文贵抱住水枪奋力奔跑,冲向着火点。演练结束后,鲁文贵发现自己的手被水带接口处裸露在外的铁丝划破,满手是血。简单处理完伤口之后,他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水带接口,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最初,他尝试用胶带固定铁丝,但几次训练下来,胶带早已磨损得不成样子。他打起了宿舍里闲置的热水袋的主意,把热水袋剪开后,橡胶内胆可以牢牢包裹住水带口的铁丝,且橡胶的厚度可以有效防止磨碎。小小的改进立刻在全队推广,鲁文贵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年轻的热血被激荡起来,始于责任,忠于实际,他一头扎进发明改造的世界里,一发不可收拾。

  2015年,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大火,在观看了现场救援视频后,鲁文贵发现,石油化工火灾现场需要运送大量的泡沫,但搬运一桶泡沫需要5―6个消防员,耗时耗力。怎样能缩短运输泡沫的时间?如何能为消防员们争取更多救援时间?

  为了找到答案,他查阅无数资料,经过几个月的尝试,他利用废旧的空气呼吸器接头气管和泡沫桶盖制作出了第一代便携式的泡沫装置,但是第一代的效果不太理想,会出现漏气或者街头开裂的情况。

  “一定要搞明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鲁文贵找到了车床场的老师傅虚心请教,废寝忘食,耐心尝试一遍又一遍。

  2015年10月,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追求完美的鲁文辉最终研发出了第四代便携式泡沫疏散装置,不仅压力可控,气源多样,同时还可以多桶或者单筒输出,完全满足使用便捷、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操作的要求。这项发明不仅在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中获得了最佳奖,同时还获得了发明专利。如今,鲁文贵已经将该项专利无偿向贵州省消防救援队伍基层一线推广使用。

  永不“满足”他是步履不停的“攀登者

  鲁文贵总有种紧迫感。他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国家级贫困县大关县的一个偏僻山村,1998年参军入伍,那时的他只有一个愿望,走出大山,留在部队。

  最初加入消防队伍,无论是体能还是业务上,鲁文贵与其他战友比起来差得很远,“绝不能再丢消防员的脸!”从那时开始,不管三九严寒还是烈日炎炎,鲁文贵始终坚持完成他为自己量身定制的“魔鬼式训练”。

  鲁文贵进行山体滑坡破拆救援。资料图

  经过日复一日的“自我加压”,鲁文贵成长为中队骨干和业务尖子。24年来,鲁文贵累计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场,抢救遇险群众200余人,疏散1100余名群众,抢救和疏散各类物资上千万元。他还通过业余自学先后取得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思维层次也随之不断提升。

  装备管理的革新和进步,不仅需要参考实际救援经验,还需要过硬的装备组织技能,大量科学理论知识。为了弄懂救援设备原理,提高改造技术,鲁文贵经常跑到机械厂,向老师傅请教,上网观看教学视频,扩充知识。利用休假的机会,他还自费去南京、上海等地学习。

  他常说:“既然我喜欢这个岗位,我就要想办法,努力留在这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消防员加入队里,他们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看到他们,鲁文贵觉得就像看到了刚刚加入“火焰蓝”队伍的自己。“随着年轻的增长,在体能上或许比不上年轻的消防员,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多面能手’,成为队伍里不可替代的人。”鲁文贵说。

  基层消防站运输能力不足,在到达救援现场前,消防员常因运输装备大量消耗体力。为解决这一问题,鲁文贵使用摩托车发动机,耗时九个月,纯手工打造运输车,能爬45°陡坡,载重可超800斤;今年6月,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高铁站内发生一起高铁脱轨事故,从救援现场返回支队后,鲁文贵又花两个月时间,研究出解决特殊材料或环境内,对切割对象快速高效进行切割的小型破拆装置。

  常有人问鲁文贵“没有人要求你,也没有规定指标考核你,为什么要如此有紧迫感,马不停蹄发明改造这么多消防装置?”鲁文贵总是说“这就是我的做人原则,有想法就去做,不做永远都只是想法。作为消防员,我见证过太多生命的脆弱时刻,所以我总希望灾害、火情不要发生,我的发明装置永远派不上用场。但一旦灾害发生,我希望我的发明改造能够最大限度助力消防救援,挽救群众生命。

  助力多样化人才培养他是“火焰蓝”队伍里的“传帮带

  烈火中淬炼,热浪里坚守。在人们的固有认知里,消防员的职责是救民于水火。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立综合性消防救援队的时代变革,消防队伍不断升级。新机遇、新挑战,也对消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实力与智慧并存。

  抓住人才培养,是全面提升战斗力的必要之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鲁文贵有了二十多名徒弟。

  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应急通讯与车辆勤务站装备技师王少绅就是鲁文贵的徒弟之一。2016年被分配到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后,他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鲁文贵。“支队里大家都叫鲁班长技师,常常看到他不是在消防车周围检修,就是在工作室里研究救援装备。”在王少绅的眼中,鲁文贵是生活中的“益友”,工作中的“良师”。“每天的授课结束之后,有没弄懂的问题,鲁班长都会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亲自演示,让我们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装备原理。

  在鲁文贵的悉心教导下,徒弟们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火焰蓝”技师。最近,王少绅在福泉市洒金北路消防救援站进行巡检,在鲁文贵的带领下,他和几名装备技师一起完成了消防车水泵的维修,零配件的改造。历时四个小时的维修过后,看着维修好的消防车,王少绅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他觉得自己离心中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传帮带”是消防队伍的优良传统。鲁文贵的带动下,“消防工匠们”正茁壮成长,这些成长起来的“工匠”,又将成为新的带头人,培养更多“工匠”。

  鲁文贵(右)。中国青年网记者安俐摄

  鲁文贵说:“时代赋予我们消防员更高、更严格的技能要求,未来,我希望培养出更多‘多面能手’,让更多人在“火焰蓝”队伍中,实现自我价值。”

编辑:马腾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