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省:推进退耕还河还湿地 实现渭河综治新成效
23.06.2015 19:07
本文来源: 水利厅
摘要: 2011年,我省在渭河全段实施“三年变清”整治行动。渭南市在渭河治理中,坚持以系统化思维综合施治,推进河道退耕还河还湿地,实施河滩、湿地、林带一体化治理;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破解土地、资金难题;坚持以治促产,实施产业带动。目前渭河渭南段安澜、生态、景观功能已具雏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推进路径和模式值得借鉴。
渭南市在实施渭河综合治理中,树立长远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系统化思维,强力推进河道退耕还河还湿地工程,积极破解土地、资金难题,实施河滩、湿地、林带一体化治理,探索出河道湿地、林带、河滩综合治理的路径和模式,渭河渭南段整治安澜、生态、景观效果初显雏形。
一、主要做法
一是顺应自然规律,退耕还河还湿地。渭河渭南段河道河滩面积广阔,长期以来河滩土地分散经营,私开乱种、建房建厂、疯狂挖沙、乱排乱倒等现象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堤防安全和河流生态。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实施退耕还河还湿地,加强河道综合整治。根据渭河治理总体规划,渭河城区段河滩湿地规划总面积43664亩,一期退耕26589亩,目前已退出18380亩。统筹河水安澜、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宜居生活等要素,突出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主要功能,发挥河道治理最大效益。以河水安澜为重点,对渭河南北岸堤加宽加高,砌石植树加固,提高堤顶公路等级,完善堤岸防洪设施,拆除河道、河滩违章建筑,迁移清理树木等行洪障碍,保证渭河若干年不发生等级洪灾。以保护生态为着力点,打造南北两条能够净化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湿地带,对维持生态平衡,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变小气候等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以美化环境为目标,分季节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和观赏性植物,展现季节性大地景观。以宜居生活为根本点,在南岸核心区建设湿地体验区、市民活力区、嘉年华游乐区和郊野运动休闲区四大功能区,体现净化及科普、渭河人文地理文化、渭河花海大地景观功能;在北岸核心区建设荷塘湿地景观,提供多层次人文自然景观体验,为市民、游客打造节假日宜人的活动休闲场所和观光旅游胜地。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土地资金难题。制约渭河治理的主要难题在于土地和资金。坚持改革创新,拓宽思路,在土地方面,采取土地租赁流转方式,按照市上统一规划,把河滩土地经营权收回所属各区,市政府每年以核实面积按9 00元/亩的标准对区包干使用,使河滩现有耕地、非耕地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保证了河滩生态修复种植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全市实现流转租赁土地占到一期规划项目的70%。在资金方面,设立渭河综合治理基金,整合中、省、市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专项资金,争取中省补助15. 43亿元,采取BOT、BT等运营模式,积极面向社会融资13. 59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工程资金困难问题。
三是坚持以治促产,实施产业带动。充分利用渭河综合治理成果,推动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河滩生态农业种植采取政府统一规划,市场化模式招商,引进4家专业种植公司,分季节大面积统一种植油菜、油葵、高粱、莲菜、菊芋和边角地种植薰衣草、鼠尾草、百里香等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取得农业产出最大效益。同时,形成规模景区效应,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基础。通过打造渭河大地花海、渭河湿地体验、渭河人文地理文化、渭河廊道荷塘等大地景观,形成渭南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嘉年华游乐区和郊野运动休闲区,成为渭南旅游目的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周边和外地游客观光旅游,带动本地旅游业发展。
二、取得的初步效果
1、安澜效果:2014年底,渭河渭南段堤防加固160.9公里,滩区清障185平方公里,扩建新建交通桥9座,建成堤顶公路160多公里。岸堤较过去更加宽大厚实,防洪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形成了既是堤坝工程又是等级公路,也是绿色长廊。河道挖沙、违建、乱栽乱种、大树乔木等行洪障碍得到根除,保证了渭河若干年不发生等级洪灾,降低了“陕西防洪看渭南”的风险。
2、生态效果:实施生态工程一年多来,建成遍布河滩的湿地泡、旱地泡,在河道临水侧绿化137.7公里,背水侧绿化164.3公里,行林道160.9公里,河滩面貌、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群众分散种植布局凌乱、杂草丛生的面貌彻底改观。通过遍植观光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草牧草,提高了河道水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吸引鱼、水鸟、野兔、刺猬等各类小动物安家落户,河滩环境正逐渐向自然化、生态化恢复,基本实现了水质变清的目标。
3、景观效果:目前,渭河城区段两岸,引进高原格桑花,种植了千亩向日葵、万亩油菜园,建成3000亩生态公园,成为渭南中心城区最具自然生态的宜人区域。春季油菜花海,夏季油葵花海,秋季格桑花海,千亩荷塘一望碧绿,初步展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新都市田园风光。周末节假日,河滩不仅成为市民欣赏渭河美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周边省市游人。特别是2014年秋格桑花、今春油菜花开放,游人最多日达上万,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多次组织上百人来渭采风摄影,人民日报、微信平台等媒体均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系统化思维,河林湿综合一体化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是渭河河道治理的重要保证和有效路径。渭南市在渭河综合治理中,立足渭南市情、渭河实际,融合多要素,采取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的模式,通过防洪工程、生态景观林带、滩涂开发、水景观工程、经济产业林带等治理建设,使渭河成为防洪安澜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带。这种既修复生态,又打造景观,再发展产业的河流湿地、林带、河滩综合治理的路径和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河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河道治理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将渭河综合整治上升为民生工程,是河道治理的创新实践。在渭河综合治理过程中,将河流整治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修建景观公园、恢复生态湿地,使城市公共设施更多地布局到渭河两岸及河滩,不仅兑现了对人民的承诺,也使渭河成为生态河、景观河,成为群众重要的休闲场所,实现了渭河沿岸群众享水之福,满足了对渭河的自然亲近、对生态的向往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大提升了幸福指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三是坚持常态化,以河道治理推动产业发展。河道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利用好河道治理成果,推动产业发展,是河道治理的有益探索。渭南市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坚持统筹兼顾,大胆创新,把河道治理与推动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以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推动经济林业发展、以滩涂开发推动生态农业种植业发展、以生态景观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水景观工程建设推动休闲娱乐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以河道治理推动产业发展先河,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3.06.2015 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