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成立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24.10.2020  19:41

  中新网西安10月23日电 (记者 田进)23日,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安成立,举行了成立暨微课题导师聘请仪式。

  据介绍,为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聘请14位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11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教授或研究员担任导师,实施“微课题导师制”,采用“引进来”的办法,拟由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提供小额项目资金支持、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一对一指导的微课题研究,加快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同时,对外坚持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各合作单位加入,充分利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先进的实验室及领先的文保技术设备,为高等院校、兄弟单位及各地县文博单位搭建高质量的人才发展平台,目前已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参与各项工作。特别是鼓励基层文博单位工作人员带着待修复的文物到基地进修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修复好文物的同时提高自身文物修复水平,实现技术共享、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于一体的合作共赢新模式,解决人才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仪式结束后,召开了“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专家研讨会”,专家们就加强单位间合作与人才培养具体事宜进行了研究探讨,为探索人才培养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更多角度的思路。

  据了解,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依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五家高校和两家科研院所组建的综合研究平台,旨在推动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此次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及“微课题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充分整合优化文化遗产保护资源配置、多元化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文博单位人才梯队建设,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积蓄力量。(完)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