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每年遗嘱公证200多件 还不到逝者的1%
又是一年清明将至。在涉及身后事的话题中,遗嘱总是一个很难绕过的部分。立不立遗嘱,一份遗嘱也许只是寥寥数语,却不仅是经济问题、法律问题,背后更蕴含着对遗嘱人意志的一种表达。
网络遗嘱向移动端迭代
持续服务等问题存争议
未表达的情感,未实现的心愿,未告知家人的财产信息……将“身后话”和“身后事”随时随地书写和交代,将生前重要的数据信息保管起来,等故去后再传递给至亲好友--这并非是情感电影里的桥段,而是互联网上一些提供遗嘱、预嘱服务平台的功能介绍。
最近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这样一款移动应用:用户可留下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媒介信息,分装在不同盒子里,每个盒子指定一位接收人,并设定激活机制如:定时发送、失联后发送、死亡后发送及是否预先告知等。华商报记者联系该公司了解到,除了免费赠送的激活资格,每个盒子收费每年68元,按使用年限计算。
其实,网络遗嘱在几年前就出现了。四年前马航MH370事件发生时,一家经营网络遗嘱的网站曾引起舆论关注。这家网站推出收费的在线遗嘱保管箱,帮助用户备份遗嘱、财产、债权等文件扫描件,银行账号、保险单号、游戏账号等信息,遗愿清单甚至私密存档等,并将遗嘱内容指定一个或数个联系人,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网络遗嘱保管从PC端迭代至移动端,一些基础服务并没有发生转变。就拿突然身故来说,这些平台基本都是按用户预先设置的登陆频率来予以识别,假如用户未能定期登陆,平台会通过邮件、短信直至电话等手段来联系和委婉确认。
面对新颖却又略带忌讳的网络遗嘱,外界反应可谓大相径庭。支持的声音中,大多认为这是寄托情感、为人解难的新工具,了却逝者心愿,给家人带去心灵慰藉。不过,也有人对信息安全和持续服务等方面提出疑问。
在某公号一篇介绍网络遗嘱的文末,就有用户评论称:“如果网站被黑客攻击了,银行账户会被泄露吗?也有用户提出:”我今年20岁,能撑到我需要交代后事那天吗?“还有用户自称:”曾经我立了一个网络遗嘱,后来没续费,于是就过期了。"
网上立遗嘱界定有难度
公证遗嘱效力最强
遗嘱是对遗产或其他事务所做的个人处分,属于单方法律行为。那么,在网上写下的遗嘱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我国遗嘱的形式有5种: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
“从网络遗嘱的内容看,不少是把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遗嘱上传至网络保存。”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姬英凡介绍,继承法要求,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标明年、月、日等;录音、代书以及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姬英凡说,从过往法院判例来看,判断遗嘱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立遗嘱的人是否出于真实的意愿作出。拿最常见的自书遗嘱来说,也就是某人过世前自己亲笔写下的遗愿内容,没有特殊相反的证据,一般会认定有效。但要界定网络遗嘱是否确属本人意愿有难度。
陕西泾渭律师事务所李德军律师表示,网上立遗嘱是有法律效力的,但这是在不出现争议的情况下。如果继承人提出异议,要证明是谁在电脑旁敲下的遗愿内容也不容易。
那么,比较保险的立遗嘱方式是什么?两位律师都推荐公证遗嘱。即便不做遗嘱公证,起码是在继承人和权利人都知情的前提下,协商后将遗嘱内容写清楚。
李德军表示,虽然5种遗嘱形式都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但是从法律效力的高低程度来看,公证遗嘱是最高的。因为,这种遗嘱有了第三方、具备权威效力的机构为内容进行了见证,一旦发生纠纷,公证遗嘱也最为真实有效,最难以被推翻。
提供遗嘱保管的机构渐多
西安立遗嘱人群年轻化
近日,已经发布了近五年“遗嘱白皮书”的中华遗嘱库进入公众视野。作为提供遗嘱第三方保管的公益组织,其在北京挂牌运行,并在天津、广东、江苏等地设立分库。华商报记者致电中华遗嘱库了解到,目前在陕西暂时还没有网点,但接受跨省遗嘱保管办理。
有行业人士介绍,国内提供遗嘱保管的除了一些网络公司,实体组织则有公益基金会和各省市公证处,像中华遗嘱库就属于前者。华商报记者了解到,陕西省社会福利发展基金会也提供遗嘱寄托服务,此外公证部门也承担这项法定业务。
由于提供遗嘱保管的机构诸多,总数难有统计,这意味着,国内遗嘱具体订立量不详。
各类遗嘱中法律效力最高的公证遗嘱,目前由全国各地的公证单位办理,数量也相对可查。记者从西安司法部门了解到,最近几年,西安每年办理遗嘱公证的数量平均在200多件,大致和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相当。
据西安市公证处副主任夏秀武介绍,近年来办理公证遗嘱的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他表示,一般立遗嘱的以70-80岁的老人居多,但也有30、40岁就立遗嘱的人。可以说,中青年办遗嘱公证已不算是稀奇事。
夏秀武说,其实立遗嘱人群年轻化不难理解:不少家庭财富快速积累,一些企业负责人防患遗产纷争;其次是过去人们普遍忌讳立遗嘱,随着文化认识的转变,立遗嘱多了、时间也提前了;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常年外出防患于未然,或者身患疾病。
从遗嘱内容来看,西安地区的公证遗嘱大多涉及房产、股权和存款分配。记者还从陕西多家律师事务所了解到,房产是遗嘱处置中最常见的财产类型,这与中华遗嘱库公布的全国数据也比较吻合:因为房产价值的上涨,导致房产成为个人主要财产之一。在该库登记遗嘱中,处理房产的比例占到99.69%。
除了传统观念制约
产权等因素也影响遗嘱订立
在国内,遗嘱订立比例仍然偏低。有消息称,目前我国成年人订立遗嘱比例约在千分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立遗嘱的比例在八成以上。
与人口自然变动对比,西安每年几百件的公证遗嘱也不多。《2017西安统计年鉴》显示,2014-2016年,全市人口增长呈高出生低死亡,出生人数分别为8.7万、8.8万和10.12万人,死亡人数为4.71、4.78和4.74万人,这样算下来,办理遗嘱公证的不足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石英分析,遗嘱普及度不高,一方面和传统文化影响有关,许多家庭没有立遗嘱的观念和需求,“在传统观念里,子承父业,就像父债子还一样天经地义。这是过去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家庭结构所决定的。一家人住的是祖宅,是家族共有资产,不是个人的,吃饭在一起,劳动在一起,财产是共同劳动形成的。”另一方面也和过去私产不足有关,由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再分配,不少人觉得无财产可立。
按照中国人传统,子女对父母的财产存在天然期待。这种期待被打破,就可能是引爆争吵之时。据台湾媒体报道,知名作家李敖3月18日辞世,长女李文随后就发布声明,要求看遗嘱并表示会打亲子关系的诉讼争取认祖归宗。
曾接触过多起遗产纠纷的姬英凡说,因为遗产分配而导致母子、兄弟对簿公堂的案例并不鲜见。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各方对财产分配份额的质疑,“子女往往觉得,父母的应该就是我的。有兄弟姐妹的,大家想当然觉得就应该平分,甚至遗嘱本身也可能成为争议的焦点。”
夏秀武表示,除了传统观念和习俗制约,遗嘱能否顺利订立还需要考虑所分配财产产权、遗嘱人条件等现实因素。他说,遗嘱公证要遵从订立者意愿,遗嘱人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简单说就是意识清楚、表达清晰,不糊涂。同时,遗嘱分配需要考虑权利褫夺因素。另外,遗嘱分配中常见的不动产财产,需要先明确相关产权权利,例如:产权不明的公有产权房、子女或他人出资购买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遗嘱的订立。
对遗嘱共识是法治社会的转变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太长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作为财富传承工具的遗嘱正日益被重视。李德军表示:“在目前法院审理的遗产纠纷中,有大量因为没有遗嘱或者遗嘱不符合《继承法》规定的形式要件而无效,导致继承难问题。所以,订立符合法律要求的遗嘱,可以更好的避免家庭纠纷的发生,也可以利用遗嘱的方式完成更简便的继承手续。”
石英认为,传统聚居和共同生活的经济基础正在逐渐消失。随着家庭小型化和资产登记的日益完善,特别是家庭可分配财产的增加,父母的财产中,子女的贡献部分已经很少。
“经济独立了,也就意味着老人更有了自主处理财产的底气。”石英表示,其实对于遗嘱认识的转变,也反映出我国由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很漫长。正如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古代法》一书中所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相对于旧有的财产分配观念,遗嘱是一种契约,意味着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的财产可以由我来做主决定。
本地民俗文化专家王智表示,过去遗嘱订立比例不高,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有关,对于遗产继承,很多人会觉得没有立遗嘱的必要。未来随着我国家庭组成结构逐渐变化,对于遗嘱的需求也会增加。
有法律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减少财产继承纠纷,既需要公众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遗嘱的订立,而政府和其他社会角色也不应旁观。他说,除了效力最高的公证遗嘱,目前国内推动遗嘱登记和普及的公益机构也在增加,并制作了遗嘱范本和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整体来看,这类组织数量仍然偏少,而且缺乏一套完整的标准,如果能给予各类组织更规范的支持,也有助于遗嘱普及的工作。
编辑: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