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京遗址西南发现制陶作坊遗址 专门烧制一种炊器
“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制陶作坊遗址专门生产一种炊器——夹砂褐陶分裆疙瘩鬲(lì),不仅表明其制陶专业化水平非常高,也证明了丰京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副研究员付仲杨告诉记者。
从2017年3月开始
连续进行5个年度的发掘
付仲杨介绍,丰京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之一,分布在沣河西岸的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村、曹寨村、新旺村、大原村和冯村等自然村,现存总面积约8.62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辖区内,小部分属于西安高新区辖区内。其中大原村制陶遗址位于丰京遗址西南的大原村西南台地上。
2012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大原村西南考古勘探时发现集中分布的29座陶窑,是一处典型的制陶作坊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社科院考古所丰镐队对遗址进行了连续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近23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8座、灰坑126个、墓葬29座、水井3座和灶3座,出土陶拍、陶垫、圆形陶器、纺轮、石刀、蚌刀等与制陶相关的小件器物400余件。
付仲杨介绍,遗址发现的陶窑有竖式升焰窑和横式半倒焰窑两种类型。但每种类型陶窑不是集中分布,而是有多种组合方式,其中竖式升焰窑和横式半倒焰窑共用同一操作坑的现象属首次发现。其中Y9是最大的一座陶窑,为竖式升焰窑,由火门、火膛、窑箅、窑室和操作间五部分组成。
遗址内发现的陶窑年代应同属于西周晚期,但不是同时在烧制陶器,而是有相对的早晚关系。
在发现的灰坑堆积中较为普遍地发现了青灰色陶坯、大量可能和夹砂陶掺合料的加工有关的小石子,以及与制陶有关的陶拍、陶垫、圆形陶器、纺轮、石刀、蚌刀、陶丸等遗物。
制坯区和生活区还发现与制陶遗址年代相同的墓葬
“在陶窑东、西分布密集区之间区域,发现有与制坯密切相关的遗迹以及窖穴类生活遗迹,所以这一区域可能是制坯区和生活区。遗址可能是分区制坯和烧制陶器的。如在其中两个探方内发现与制坯密切相关的水井遗迹和灰坑,附近也有袋状窖穴。”
付仲杨介绍,另外在这一区域还发现了与制陶遗址年代相同的墓葬。葬式均为俯身直肢葬式,墓向为东西向或南北向。在个别墓葬内还出土有夹砂褐陶疙瘩鬲。
在一个探方内发现两组成组墓葬,由于人骨保存非常差或盗扰严重,四座墓葬葬式不详,但其中一座墓的墓主人脚部随葬有疑似泥器的器物。“推测墓主可能为管理制陶的贵族或陶工。”
另外在一些探方和灰坑中还发现有完整人骨架,未见葬具,只是简单修整后埋入的。“这些人骨的主人是否为陶工,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制陶作坊
专门生产夹砂褐陶疙瘩鬲
付仲杨介绍,根据地层关系和出土器物类型学分析,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遗址专门烧制夹砂褐陶疙瘩鬲。“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制陶作坊遗址专门生产一种炊具——夹砂褐陶分裆疙瘩鬲,不仅表明其制陶专业化水平非常高,也证明了丰京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
“鬲主要是用来蒸煮食物的一种炊器。鬲可以煮饭,可以做汤,三足下面放柴火来烧。一般来讲,炊器多为夹砂陶,就是将砂石拌在泥坯里烧制,有时候还会加一些蚌料,这样做可能导热更快。而盛食器比如盆、豆和簋类等,一般都是泥质陶。这种夹砂褐陶分裆疙瘩鬲因其鬲足形似疙瘩状,故简称疙瘩鬲。”
这些发现不仅为研究西周制陶工艺流程、烧陶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有助于深入研究遗址手工业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社会形态、功能分区乃至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文物局大力支持下,目前遗址已经搭建了临时发掘现场保护大厅,做考古工作的同时也要考虑为将来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提供资料。” 记者马虎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供图)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