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把农机合作社办成“精准扶贫”载体
核心提示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情恋黑土地,心系老百姓。他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从一户到千家万户,从一个村到全市各个村,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增收。他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交一件关于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
全国人大代表郭凯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郭凯供图)
金秋时节,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太平街道张家村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里,稻浪翻滚,稻穗飘香,丰收的景象映红了农民的笑脸。
10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高兴地告诉《中国人大》记者:“今年稻子的收成不错,现在正在对合作社经营的12600亩水稻进行机械化收割,预计产出8000吨水稻。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就是这位扎根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用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从一户到千家万户,从一个村到全市各个村,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实现脱贫增收。
村民们介绍,今年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不错,将粮食收进粮仓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合作社的农机派上了大用场。盘锦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之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产出的稻米绿色健康,深受市场青睐。“水稻还没有收割完,就有客商前来高价预订,不仅合作社的效益好,我们村民也跟着过上了好日子,现在的日子过得比蜜甜!”
全国人大代表郭凯正在驾驶农机。(郭凯供图)
找准方向,推进农业机械化
在合作社的大院里,村民周凤喜正忙着检修拖拉机和收割机。周凤喜在合作社农机检修岗位工作了十多年,见证了合作社的农机从少到多,并且农机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合作社最初只有2台收割机,现在已经有15台,最大的一台自带3000公斤粮仓。收割机不仅作业效率高,而且减少了田间浪费。
周凤喜说:“现在正是收割旺季,机器检修很重要。我们合作社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化收割比人工收割减少浪费2%以上。别小看这2%,合作社12600亩水稻,这一下就多收回160吨左右的稻子。”
像周凤喜这样因为合作社给生活带来改变的村民还有很多。村民们说,合作社让大米能卖上好价钱,让入股的农民有分红,让腾出来的劳动力能外出打工赚钱,还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合作社的好真的说不完!我们都打心眼里感谢合作社的‘领头人’!”
村民们口中的“领头人”就是郭凯。由他带领的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仅让村民生活改善,也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郭凯自小在张家村出生长大,2006年被任命为太平农场八间分场党总支副书记、分场副场长。郭凯发现,传统的耕作模式不仅效率差、产量低,还极大束缚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他所在的张家村人均土地不足4亩。过去,由于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每亩耕种成本也较高,一年到头每户人均收入不足万元。
借着国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春风,2007年8月,郭凯回村筹集资金,牵头成立了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了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为30多户社员提供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他希望能“办好农机合作社,用机械化解决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方式’,和父老乡亲一起走向富裕”。
全国人大代表郭凯(右二)和村民们在一起。(郭凯供图)
开展土地流转,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009年,在农机服务领域已经小有名气的郭凯被镇党委任命为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征得村“两委”班子同意后,他开始在张家村推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农民靠土地为生,突然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来经营,难度很大。为了让农民富起来,郭凯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并和农民在一起算成本。他下田示范,用合作社的农机无偿帮大伙插秧、收割,还雇用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到合作社打零工。村民们说:“自己育秧,雇人插秧、收割、拉地、脱谷,一亩水田花费近300元,通过合作社提供从种子、育秧、机插到后期指导的一系列服务,一亩地的费用是200元。此外还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赚钱,还是用农机合算!”
就这样,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第一年按照郭凯当初的承诺,如愿得到土地流转费,并在此期间还空出时间外出打工,又挣了一份工资。看着别人尝到了甜头,其他村民也开始加入进来。为了让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人也多笔收入,郭凯聘请他们到合作社打短工。
郭凯用真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30亩、100亩、800亩……从2009年开始,郭凯渐进式地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他通过开展土地流转,逐渐实现水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合作社由一开始仅有几十亩发展到几百亩土地,到现在已有12600多亩土地。
到2018年,全村的土地全部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累计带动农户增收3800多万元。在土地流转的同时,合作社把流转的一部分土地进行了设施农业改造,农民每栋大棚每年以3万元入股分红。到2018年底,张家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08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郭凯(左二)和村民们在一起检查农作物生长情况。(郭凯供图)
扩投入壮实力,确保脱贫不返贫
村民马炳山是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稻田管理员。记者见到马炳山时,他正在稻田里忙碌着。随着一把把玉米撒向稻田边,河蟹纷纷上前抢食。马炳山告诉记者:“稻蟹共生,不但提高了稻田利用率,还改善了稻米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合作社一共流转稻田12000亩土地。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带动农民增收,合作社聘请了一名农学博士,并和国外农业机构合作,研发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法。
有了科技支撑,合作社的水稻长势良好。“以前自己种地全凭经验,现在专家指导讲究的是数据。眼前这片稻田长势喜人,每公顷产量能超过10吨。”马炳山高兴地说。
仅有产量还不够,在专家的帮助下,合作社今年种植了5个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无论是产量,还是食味值等指标都有不错的表现。水稻卖上了好价钱,最高兴的还是入股的农民。去年,马炳山的近20亩稻田,除了2.6万元的保底钱,还有2000元的分红。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马炳山说今年的分红还会更多。
郭凯告诉记者,以建设稻蟹共生小产区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实现大米价值提升,是推进盘锦高效农业发展、广大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2018年合作社种了1万亩水稻,并在霜降后收割,生产加工的‘霜降大米’很受消费者喜爱。今年不仅增加了种植面积,并扩大蟹田稻的面积。通过提升盘锦大米的品牌价值提高大米价格,让盘锦种水稻的千家万户都受益。”郭凯说。
郭凯认为,“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助力脱贫攻坚,而且不断扩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经济实力,才能使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致富有底气。”
发展的过程遇到过许多困难,但郭凯从未退缩。他带领合作社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成10000平方米的高科技连体温室工厂化水稻、蔬菜秧苗中心,实行一棚多用。记者了解到,他曾专程到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咨询发展设施农业的技术,最终专家被他一心为“三农”的真诚所感动,无偿给予他技术支持。为了把投资350万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建设好,他赶到天津、河北等生产厂家进行考察,亲力亲为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如今高科技智能温室运行良好。他注重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建立研发中心,并聘请农学博士研发水稻新品种,花费100余万元购置工厂化催芽设备,使水稻发芽整齐一致,提高出芽率。为育出水稻壮秧,他每年都亲自带大货车到吉林购进优质草炭土,到辽宁省锦州市购进优质营养土。
如今,经过近几年加大发展力度,每年都有超过100万盘的优质水稻秧苗,从合作社的秧苗中心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田间地头。每年合作社的机耕地面积超过3万亩,机插秧面积超过3.5万亩,机收割面积超过2万亩,合作社的农机总动力达到8150千瓦。共促进352户486名社员实现脱贫增收,并确保脱贫不返贫。
2020年4月,全国人大代表郭凯带领村民忙着进行水稻育苗,确保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郭凯供图)
增强服务能力,过红小康日子
2019年1月,郭凯不再担任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中。现在,除了担任辽宁省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还是盘锦市农机协会会长。郭凯注重调动盘锦全市300多家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工作积极性,采取“一条龙”全程农机作业服务稳固市场,号召全市农机合作社在为其他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要积极进行土地入股及流转。
“我们先打个样儿。”郭凯说,他向记者详细讲解了“打样儿”的具体做法。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680户农户手中土地入股及流转土地共12600亩,其中土地入股价格为每亩1200元,入股土地生产出的水稻进行产品深加工产出优质大米,实现的税后利润对入股农民进行二次利润分红。入股方式为保底金额结算及二次利润分红;流转土地价格为每亩1150元,流转方式为上打租,合同一年一签。
如今,合作社经营的12600亩耕地,全部采用“稻蟹共生”模式。使亩均效益增加3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三用,一地多收”的良性生态循环。蟹田稻施的是生物肥,并采取紫外线灯光诱杀害虫,使稻米品质得到保证,属于安全农产品。同时,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使原土地承包者在稳定农业收入的基础上,实现转移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流转出来的土地通过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有机水稻生产和无公害河蟹养殖,增加了合作社经营收入。郭凯的合作社安排农村劳动力长年就业70人,短期就业300多人,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家庭收入。合作社通过代育、代插、代收,直接解放劳动力5000人转移到二、三产业,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
郭凯告诉记者,国家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鼓励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今后,合作社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种好水稻,为更多的小农户做好生产服务。
进村入户访民情,关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职责,“我觉得仅仅坐在屋里听群众反映是不够的,一定要深入群众中切切实实地听取意见,实实在在地为民解决问题,办实事、做好事。”
郭凯坚持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谁来种地是个大问题,就拿我们合作社来说,种地的主力还是50后与60后,年轻人比较少。”郭凯说,农民合作社发展起步晚、时间短,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扶持服务,引导其规范发展。为此,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提交一件关于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郭凯认为,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他建议,一是加大财政项目扶持。统筹整合资金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把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合作社、县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等作为支持重点。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对农民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持。三是落实用地用电政策。明确农民合作社从事设施农业,其生产设施用地、附属设施用地、生产性配套辅助设施用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分级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分期分批开展农民合作社骨干培训。依托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育。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鼓励支持普通高校设置农民合作社相关课程、农业职业院校设立相关农民合作社专业或设置专门课程。鼓励各地开展农民合作社国际交流合作。
策划:王萍、于浩、李小健
记者:王萍、王志鸿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