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义“真汉子” 大美大爱“全收哥”

17.06.2015  11:04

  他是一位朴实的中原汉子,朴实得就像生他养他的泥土,憨厚、爽朗、真实、善良,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土气”。从走出家门去打工的那一天起,他一直怀着浓郁的乡愁,带着感恩之心,去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的穷孩子、打工者,去温暖那些土生土长的父老乡亲。

  张全收,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农民工劳务输出“全顺模式”创立者。 10 多年来,张全收累计安排农民工就业 200 多万人次,为农民工创收 100 多亿元,成功维权 300 多人次,公益慈善捐款 2000 多万元。他的感人事迹,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得到了全国网友的点赞。

  “草根老板”崇德向善  助人为乐有难必帮

  张全收 1969 年出生于上蔡农村,自幼家境贫寒、身体单薄, 14 岁辍学打工,卖过冰棍儿,爆过玉米花,进过砖瓦厂,干过建筑队,当过油漆工……一次次失败跌倒,一次次顽强爬起,张全收磨炼出一种坚韧执着、爱拼敢赢的性格,也养成了一种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精神。

  1997 年,怀揣借来的 170 元钱,张全收来到深圳打工,借钱租房开了一家小餐馆。河南老乡经常来餐馆吃饭,张全收得知河南农民工很受歧视,很多人面临打工难、讨薪难的情况。“虽然我的处境也很难,但是老乡们比我更难,看到他们整天掉眼泪,找不到工作,没钱回家、没钱吃饭、没钱住店,又没有暂住证,随时都会被收容遣送。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就想着一定要帮助他们。”张全收说。

  利用空闲时间,张全收四处奔走联系工厂,专门为河南老乡找工作。 1999 年,生意刚刚有些起色的张全收,创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专门招收河南老乡务工。由于他的古道热肠、重情重义,前来寻求帮助的老乡越来越多。 2002 年,张全收成立了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劳务培训、输出、维权等业务。从那时起,他怀揣一颗尽力帮人之心,首创了包年薪、包月薪、大病和意外伤害实行全面负责的“全顺模式”,有力保障了农民工的权益。

  全顺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不仅要保证农民工有活干、能挣钱,还要让他们获得家一样的温暖。而张全收就是这个“”的“大家长”,是关键时刻“扛得起”的“好大哥”。

  2006 年,来自项城的 18 岁打工妹王盼盼,工作时不慎被冲压机砸到右手,造成中指和食指“粉碎性骨折”。送到医院后,医生宣布手指已经坏死、必须截肢。看着盼盼血肉模糊的右手,张全收心疼地说:“盼盼只有 18 岁,如果右手残疾,肯定会影响一生。”他四处托人,把盼盼转到深圳骨科医院,恳求医生一定要保住盼盼的手指。曾经,医生们都以为张全收就是盼盼的亲哥哥。经过精心治疗, 4 个多月后,盼盼的手指竟然长好了!为此,张全收多花了 3 万多元,但是,他感到无比欣慰。

  2011 年,许昌大姐韩彩娟,从广州回老家途中,在火车站突然大出血,昏迷前把最后的救命电话打给了“全收哥”。“千万别动,你等着,我马上派人去救你!”张全收立即通知广州的朋友前往救助,同时亲自带着 10 万元钱,从深圳赶到广州。由于抢救及时,韩彩娟最终捡回了生命。此后,韩彩娟逢人就讲,张全收就是她的“救命大哥”,如果“全收哥”晚一步,她肯定没命了。

  10 多年来,张全收累计安排农民工就业 200 多万人次,每年为农民工创收 10 多亿元。张全收因此被新闻媒体誉为“农民工司令”,他的“全顺模式”更是受到专家的推崇。

  “贴心大哥”好善乐施  扶危济困担当维权

  “身边的每一个农民工,都是昨天的自己。”张全收关心帮助的不仅仅是全顺员工,对所有遇到困难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他都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2006 年, 15 岁的信阳女孩王娇,南下打工时不幸落入犯罪团伙手中,被逼卖淫、誓死不从,愤而从 8 楼跳下摔成重伤,高位截瘫,无钱救治。看了新闻报道后,张全收十分同情王娇的遭遇,先后花费 18 万元给予救助。同时,协助公安机关积极侦破案件,将犯罪团伙 9 人全部抓获。如今,康复后的王娇不仅能够自主生活、工作,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生了个白胖小子。王娇逢人就说,是“全收哥”给了她新的生命!

  2007 年,上蔡大姐刘珍找到张全收,“扑通”就跪了下来:“求求你,救救我儿子吧!”张全收赶紧扶起她询问情况。刘珍说,儿子在广州打工,得了癌症,无钱医治,求助无门,听说张全收是个好心人,专程前来求救,希望一定要帮帮她。张全收二话没说,立即拿出 7 万元交到刘珍手中。刘珍儿子病愈返乡时,张全收又送去 3 万元,帮助他们回家开了个水果店。刘珍说,是张全收的无私帮助,改变了她们一家人的命运,她一定把这种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去温暖更多人。

  尽管条件有限,对农民工兄弟姐妹,张全收总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2006 年 10 月,虎门某电子厂老板携款跑路,拖欠河南农民工 68 万多元工资,当他们欲哭无泪、求助无门时,张全收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出钱全额垫付了他们的工资。 2007 年 12 月,深圳一家公司老板卷款外逃,几百名河南籍打工者半年工资没了着落,当大家哭成一团时,张全收又拿出 240 万元慷慨相助。

  10 多年来,张全收共为无良企业垫付农民工工资 1150 万元,为农民工义务维权 300 多人次,资助困难农民工 2400 多人次、 720 多万元。他被无数农民工称为“全收哥”,他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代言人。

  “中国好人”明德惟馨  富而思源回报社会

  张全收常说:“我的一切都是父老乡亲给的,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我的本分。”他多年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在豫粤两地传为佳话。

  2004 年,张全收的老家——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老支书来深圳找到他,说村里小学快塌了,老少爷们儿又筹不出多少钱,这次来深圳几天了,还没有募捐到一分钱,希望他能够捐献一些。从老支书的话语中,张全收感到了家乡父老的无奈,也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他当即拍着胸脯对老支书说:“你回去准备吧!我自己没有上好学,说啥也得让孩子们有学上,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事实上,当时的张全收倾其所有也不过 8 万元。

  为了保证资金供应,张全收不得不嘱咐老支书不要建太快,但他没有说,不要太快的原因,是他需要一点点把钱筹齐。他四处奔走借钱,一笔笔带着体温的现金,被送到父老乡亲们手中。当新学校全部落成后,全校师生为感谢张全收的无私援助,一致要求把新学校命名为“全收希望小学”。但没有人知道,他为此欠下了 70 万元的债务。

  与此同时,张全收积极实施“千万助学工程”,与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行食宿、学费全免政策,计划 3 年培训农民工 3000 人,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型企业工作,让“全顺模式”扎根中原大地。仅此一项,张全收需要拿出 1000 万元。

  张全收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无私援助公益慈善事业,先后为家乡捐款 183 万元修通水泥路,捐款 60 万元修建敬老院,捐款 80 多万元建设希望小学,捐款 65 万元支援“希望工程”,连续 8 年累计拿出 100 多万元给村民发红包、办年货;汶川地震,他和员工第一时间捐了 100 万元…… 10 多年来,张全收向各类慈善机构、弱势群体和公益事业累计捐款 2000 多万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 多年来,张全收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被推选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4 年 12 月,张全收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5 年 2 月,又入选中央文明网《好人 365 》栏目封面人物。

  汇聚榜样力量 引领社会风尚

  作为一名从贫穷家庭走出的农村孩子,张全收对农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外出打拼的农民工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正是因为这份牵挂和情谊,他尽己所能对身处困境的兄弟姐妹全力救助,为找不到工作的老乡奔走操劳;正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怀揣着回报家乡社会的强烈责任,他心系社会、情牵桑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甚至欠下巨额债务亦无怨无悔。

  张全收是农民工心中的贴心人,是务工者口中的好大哥,也是无数驻马店好人的代表,体现了普通人身上散发的正能量。一座城市的精神,需要全社会爱无止息的接力。千百年来,中原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形成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给今天的驻马店人以丰厚的文化滋养,成就了培育驻马店好人成长的道德沃土。从“海外华人归国典范”施一公到“夏南牛之父”祁兴磊再到“河南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魏华伟,从“英雄大叔”李国喜到“最美海警”张旭再到救火英雄李到信,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再到“好人之城”,正是不断涌现的驻马店好人用积极向上的追求,充实和丰富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用坚定行动汇聚无言大爱,成为最值得收藏的宝贵财富,构筑起这座城市文明的高度。

  精神扬则城市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人文底蕴和文明素养。在这座崇德向善的“好人之城”,被道德软实力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来,孕育出驻马店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当前,全市人民正以昂扬的姿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让我们向榜样学习,向身边好人学习,让丰厚的文明土壤不断生长出美德之花,汇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