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专项填补战略空白

23.03.2016  11:04

  “十二五”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保障国家安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年伊始,中国商飞总装中心内一派忙碌,去年底在这里下线的大型客机C919,今年计划首飞。
  2月25日,CAP1400示范工程通过开工建设前的安全审评,我国自主设计的世界先进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完成试验。
  ……
  好消息不断传来。不少人感叹,新的一年对重大专项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一年!
  然而重大专项的参与者们清楚地知道硕果背后是重大专项实施以来积累的科研基础,是无数科研团队不懈奋斗的成绩。
  “十二五”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国之力集中攻关、重点突破,成就令人瞩目,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经济新常态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啃“硬骨头”,解决“卡脖子”难题
  时间回溯到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出台,纲要提出:围绕国家目标,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徐建国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家之所以对重大专项寄予厚望,其重要性正在于它瞄准国家亟须的战略领域集中突破,专啃“硬骨头”,解决“卡脖子”的难题。如果说在重大专项实施之初,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水平与产业竞争力跟主要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现在,通过重大专项这几年的集中攻关,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
  在核高基专项的支持下,超级计算机CPU设计与研发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国产软硬件已在航天、电力、办公应用和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为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集成电路装备专项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高端装备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成套工艺技术跨代升级,55和40纳米工艺规模量产,28纳米工艺进入生产,22纳米工艺先导平台建成。封装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高密度封装取得量产,铜凸块等圆片级封装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数控机床专项大幅提升了我国机床装备研发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多通道、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关键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大型汽车覆盖件自动冲压线等20多种产品已具备进口替代能力。
  油气开发专项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油气领域的勘探开采水平,重大油气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撑了我国“十二五”油气探明储量的连续增长,提升了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南海首钻成功,实现了500米到3000米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全球第3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设计开发综合能力的国家。
  整个“十二五”期间,重大专项进展总体顺利,规划目标基本实现。许多“老大难”的关键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突破。
  做“加速器”,培育“小巨人”企业
  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发展。重大专项的实施,壮大了一批国际化龙头企业,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促进了创新要素区域聚集,辐射形成了集成电路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核电装备生产等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群,部分行业开始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部分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壮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支撑,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宽带移动通信专项的支持下,第四代TD-LTE移动通信网络在国内快速规模化发展,形成了中国主导、全球参与的端到端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2G追赶”“3G突破”到“4G赶上”的跨越。中国移动基于TD—LTE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全球商用网络数量达到65个,部署基站超过130万个,国内用户数超过2.7亿。专项促进了中国移动、华为、中兴等一批世界级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了展讯、锐迪科等一批新兴芯片设计企业的快速成长。
  在集成电路装备专项的支持下,30多种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数十种集成电路材料已通过大生产线考核验证并实现销售。不仅提升了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推动江阴长电、天水华天等骨干企业步入世界前列,培育了一批“小巨人”企业。
  通过核电专项的支持,压力容器、蒸发器、氦风机、U型管、核级锆材等关键装备和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带动核电产业链转型升级。
  新药创制专项带动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创新动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医药工业主营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从专项实施前的2家增至11家,其中有两家超过400亿元。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和记黄埔等药企还实现向外企转让创新药物。
  “接地气”,惠及民生需求
  在大多数人看来,重大专项以突破关键性的科研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但实际上重大专项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接地气”。“在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也安排了一些重大专项,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徐建国说。
  水污染治理专项突破了石化、钢铁、造纸等一批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促进行业减排、清洁生产和产业升级改造。农业面源污染物联控技术在太湖流域、三峡库区推广应用,实现氮磷减排4.4万吨。
  在转基因重大专项和其他科技计划的共同推动下,抗虫棉新品种累计推广4亿亩,国产抗虫棉份额达到96%以上,减少农药使用40万吨。增收节支效益达450亿元。
  传染病防治专项同样成绩斐然,专项实施以来,建立并完善了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网络体系,为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提供科技支撑。不管是在H7N9疫情的应对过程中,还是面对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我国能迅速研制出诊断试剂和疫苗都源自该专项多年的积累。
  加快推进,举国之力实现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抓紧实施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李克强总理也曾强调要“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刘延东副总理直接领导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召开专题会议、视察进展情况。
  重大专项每一项成就、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有各个管理部门及无数科研人员在努力。专项任务部署遍及全国31个省市数千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20多万科研人员投身于专项任务攻关,其中高级研发人员占60%,吸引了4000多名海外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使全社会创新资源和优势力量得到高效组织和充分利用,为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建国说,下一步他们将会同发改委、财政部推动各专项进一步落实《关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聚焦调整的意见》,准确把握技术路线和方向,更加聚焦产品目标和产业化目标,明确“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确保到2020年重大专项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