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团队重要成果 人类祖先从“厘米”推至“毫米”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成果,人类远祖可追溯到5.35亿年前的皱囊动物——只有1毫米大小、有着一张大嘴的椭圆形动物
西北大学研究表明:目前人类远祖可追溯到5.35亿年前的皱囊动物,它有一张圆圆的大嘴,无肛门,废物要从身上的排水鳃孔排出
>>科普一下
整个动物界划分为三个亚界,分别是低等的基础动物亚界,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亚界。
对于食物养分以及自身代谢物,基础动物口和肛门合一,是同一个口进同一个口出,原口动物是前口进,后口出,而后口动物则是后口进,前口出。
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主要区分界定的依据就是口与肛门的颠倒。这次发现的小东西,重点就是在它身上发现了被认为是鳃裂构造雏形的成对排水鳃孔,由此认定它就是后口动物。
隐生宙和显生宙是学界对地质时代的划分,就好比不同的朝代,隐生宙在5.4亿年前,动物还是微型化;到了显生宙,动物个体开始越来越大。
宏化就是指在生命演化中动物个体变大,以致肉眼可辨的过程。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看似最简单的问题,对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来说却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突破的命题。
1月30日,全球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等单位关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人类远祖可追溯到5.35亿年前的皱囊动物,这个只有1毫米大小、却有着一张大嘴的椭圆形动物,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小的人类祖先。
这个远祖
长得像个椭圆的泳帽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是在化石中找到人类这个远祖的。
它是一个小东西,只有1毫米大小,长得像一个椭圆的泳帽,有一张圆圆的大嘴,体表长着4对体锥,却没有肛门,吃了东西后,废物要从长在身侧成对的排水鳃孔排出。
该研究项目成员、西北大学地质系研究员韩健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中表示,这个圆咕隆咚的小东西,就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小的人类祖先,距今大约5.35亿年。随着时间发展,这个小型祖先慢慢长大,几百万年以后,长成了小虫子,接着又有了有脊椎有头脑的鱼,再经过5亿多年,才有了古猿、人类。
据了解,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对澄江动物群5.2亿年的早期生物演化研究,发现了包括天下第一鱼和古虫动物门在内的多门类后口动物之后,于2006年开始通过对微体生物化石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人类更早的祖先。2014年3月,他们在陕南5.35亿年宽川铺微型动物化石中发现第一枚皱囊动物的标本。
“开始并不认识,也没太注意。”韩健介绍,直到2015年11月,他们又发现了五六枚同样的化石标本,这才有了较清晰的思路。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分析,最后发现了已知最原始的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也就是上面说的椭球形小东西。而按照学界的理论,人类是后口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因此,这个小东西也就是人类最古老的远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