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健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紧握“一把钥匙扣”,善用“五把金钥匙”,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紧握民族团结教育的“钥匙扣”,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发挥课堂团结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政策的教育,牢牢把握民族团结教育话语权和主动权。利用入学教育、专题报告会、党课、班会和团组织生活等载体,增进和凝聚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善用“文化钥匙”,注重浸润育人。 深入开展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外精品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了“九思民族文化讲坛”“‘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star擂台赛”“少数民族美食文化节”“少数民族学生书画作品展”“少数民族学生文学作品展”“少数民族学生篮球友谊赛”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善用“制度钥匙”,保障管理育人。 形成“学校——职能部门——各院部——辅导员——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委员会——学生骨干”组成的六级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推进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服务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善用“服务钥匙”,优化环境育人。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疏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和募集社会捐款,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奖助学金,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帮扶工作。设立少数民族书籍阅览室,举办师生座谈会和民族政策解读报告会,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建立清真餐厅,通过聘任少数民族厨师、严把各类食材质量、及时听取意见建议和有效平抑价格等措施,不断改进饭菜品种和质量,全面提升校园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善用“载体钥匙”,促进实践育人。 建立与时俱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扶持和发展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学习平台和实践载体。创办民族团结教育刊物 —— 《民齐》,抒写记录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秀品格和感人事迹,以学生亲身见闻展现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喜人变化。精心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红色圣地触摸党史、追溯辉煌、缅怀先烈、弘扬精神,在实践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善用“网络钥匙”,强调网络育人。 开通“师大民族之声”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思想引领、政策解读、九思讲坛、民族节日、民族风采等多个信息推送热点,突出特色,提升效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推动“网络文明校园行”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的管控能力,建立完善校园舆情应对长效机制,做好网络育人。
(责任编辑: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