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声: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
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
——携手抗疫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⑤
■钧 声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6月2日,习主席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凸显科研攻关对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无论是疫情暴发初期的检测手段优化,还是作为治本之策的疫苗研发,都依赖于各国的科研力量。6月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已有5种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国际领先。快速攻关背后,是科研实力提供的充足动能,以及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不懈拼搏。
交流互鉴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各国之间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社会正常交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过程中,中国提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实施创新人才交流项目,支持中外创新人才开展交流、培训、合作研究。一直以来,中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都坚持合作开放的精神,与世界携手前行、共同进步。
近期,中美学者合作制备出原子和分子间的“跨界”量子纠缠,就是中外科技交流合作的又一可喜成果。然而,与此同时,美国某些政客却一门心思要阻碍两国正常科技文化交流。他们将签证“武器化”,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暂停部分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进入美国,甚至可笑地诬称他们都是“间谍”。
美国教育理事会副总裁布拉德利·法恩斯沃思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留学生,美国将在一些领域丧失国际领先地位”。事实证明,美方给中美正常交流合作施加种种人为限制,是违背民意之举,是损人不利己之举,暴露出某些政客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当前,国际社会面临共同挑战,急需团结合作,美方这种行径不仅不利于当下国际社会的团结抗疫,对“后疫情时代”的正常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也会有干涸的一天。从历史看,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从现实看,唯有将人类社会视为命运共同体,团结一致、合力攻关,才能战胜当前肆虐的疫情,并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美国少数政客以冷战零和思维与意识形态偏见,人为阻断交流合作,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也挡不住其他国家之间的正常交流。
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这是中国担当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理念的鲜明宣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人类携手走向更美好明天的共同愿望,并非某些政客螳臂当车所能改变。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