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16.12.2015  19:53
            “十二五”期间,铜川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创强步伐,促进教育内涵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实施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4亿元,建设了45所公办幼儿园,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该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全市幼儿园总数达到9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 60所,公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 61.9 %。幼儿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73.9%提高到现在的95%,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
            二是县域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积极开展“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区县、强乡镇创建工作,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全市中小学由2011年的 252 所调整到2014年的 149所。2014年11月,耀州区(新区)“双高双普”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15年7月,宜君县、王益区、耀州区(含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的评估认定,11月,宜君县、王益区“双高双普”工作高分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目前,该市通过“双高双普”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认定的区县达到75%,在全省各市排名第一。             三是特殊教育得到提升发展。 针对该市聋哑学校原校址位置偏僻,校舍面积小,设施陈旧,难以适应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等突出问题。该市多方筹措资金,在新区重新规划选址,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新校区,并于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达到了6000元,极大地提升了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             四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实施《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积极开展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全市以示范高中为龙头、标准化高中为骨干、普通高中为补充的普通高中教育骨干体系已经形成,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2.8 %。高考二本上线率由2011年的27.23%上升到2015年37.46%,高考质量连续五年迈上新台阶。             五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稳步发展。 进一步加强职教骨干体系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铜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了综合性职教实训基地1个(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骨干示范专业12个。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力度,建成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2所,年培训达到2万人次。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 67个,建成1所市级民办特色学校(耀州区锦阳公学),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制定并以市政府办名义下发了《铜川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校外托管机构健康发展。             六是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累计下达各类教育经费补助资金5.8亿元。下达资助金856.1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470名;下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936.70万元,享受助学金人数15489人次;落实普通高中特困生助学金257.44万元;受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687.75万元,贷款人33995人次;宜君县实施15年免费教育,新区实施13年免费教育。落实各类项目资金8.2亿元,一系列重大教育专项工程顺利实施,新建了裕丰园小学、朝阳实验小学、裕丰园幼儿园和印台中学,扩建了市二中、景丰小学、文家明德小学、阿堡寨学校、阳光中学、市四中、市五中等学校,新增城市学位6200个,极大地缓解了该市“大班额”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保障。             七是师资队伍建设显著加强。 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校长、教师进培训三项主题活动。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区县教师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开展“向王卫民学习、争做王卫民式好校长”活动。全市推出陕西省特级教师8人、省级教学能手108人、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个,评选出首届铜川名师7名,名校长3名,市级教学能手184人,涌现出王卫民、凤侃社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典型,其中王卫民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师德标兵。             八是德育工作得到全面改进。 依托铜川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制订了《“崇德尚善·翰墨铜川”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启动了“爱我铜川”爱国主义教育、“品我铜川”传统美德教育、“忆我铜川”革命传统教育、“颂我铜川”理想信念教育、“建我铜川”民主法治教育等五项中小学德育系列活动,举办了六场“弘扬核心价值观  凝聚发展正能量”中小学德育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参与展示师生5300余名,社会反响强烈,使德育工作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核心竞争力作用。             九是教育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四大惠民工程全覆盖,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第一个是安全校车全覆盖。2012年该市自筹资金2000万元采购国家标准校车,整治过渡校车,使全市校车总数达到167辆,彻底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安全校车全覆盖。第二个是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取暖工程全覆盖。全市中心小学以上所有学校全部安装了取暖设施,惠及5万多学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取暖工程全覆盖,中央电视台曾以《这里的课堂不再冷》为题,对该市实施校园温暖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第三个是农村非寄宿制学校家校3公里以上师生午餐全覆盖。市县财政拿钱,为22所学校改扩建、新建校园餐厅1375㎡,解决了1190名学生、322名教师的午餐问题。第四个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从2013年春季起,对全市142所学校(含教学点)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计划,享受人次6.92万,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之外自行解决学生营养餐全覆盖的市。             十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2014年以来,该市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做到有教无类。推行了“大学区制”管理,建立大学区37个,促进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建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全市已交流轮岗教师489人(其中中小学校长25人),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的24.59%,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促进城乡学校师资与管理水平均衡化,省电视台《改革进行时》专栏对该市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合理划定或重新调整公办初中招生范围,有效缓解了大班额、择校热;强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70%学校广泛开展高效课堂改革;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自2011年起实施普通高中全市统一招生,2014年实施了普通高中定向生计划,着力提升乡镇初中学校学生升学机会;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改革提前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得到弥补。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教学点改革的意见》,从教育教学改革、设施设备配备、教师成长、投入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倾斜支持,激发教学点办学活力。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2011年的89.9%提高到2014年的93.73%,初中辍学率控制在省上要求的1.8%以内,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