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发文,铜川市从10个地级市中脱颖而出,入选我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全省2个试点城市之一。入选试点城市,对于城市回归自然,生态得以循环,推进铜川转型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按照《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在财政、水利等部门的配合下,市住建局狠抓落实,多措并举,确保了申报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铜川市可连续三年获专项资金补助,优先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央财政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债券支持。
领导高度重视,健全制度保障。为加快推进铜川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铜川市成立申报推进机构,铜川市住建局为海绵城市建设牵头部门,制定印发了《铜川市海绵城市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政策,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绿色低碳循环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组建铜川市地下空间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包装、投融资、建设、运营等工作。
大手笔规划,咬定目标不放松。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合理,市住建局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修订、完善了《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铜川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铜川市城市(雨水)防涝综合规划》《铜川市再生水专项规划》《铜川市综合交通规划》《铜川市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专项规划》《铜川市城市节水专项规划》等规划,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思路、目标、计划融入绿地建设、排水防涝、道路建设等方方面面。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科学编制了《铜川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三年实施方案》。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及早确立海绵城市目标任务,计划在三年内,启动建设小区、道路、公园绿地、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着力打造大唐养生园、赵氏河、申河湿地等及其连接绿带,建设区域包括居住、公建、产业、绿地、市政等多种用地共8大类,规划总投资12.4亿元,15.3平方公里区域作为试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咬定目标奋力赶超。
深入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升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认识,做好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市住建局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局属单位、规划、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赴西咸新区、湖北十堰,调研学习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的成功经验、先进作法和重要节点的处理,并利用元旦假期和双休日,分别邀请专家和参于西咸新区海绵城市专业技术人员,专程来铜川市,对大唐养生园、植物园、未来城小区等10余处具备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条件的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项目的改进、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和方案措施。
邀请专家“坐诊”,达成“海绵”共识。为统一和提高各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增强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市发改、财政、水务、规划、城管、林区、市投资开发公司等13家单位的责任同志和技术人员,邀请省规划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专家,专题就海绵城市的概念、发展历史、国家相关政策、具体的标准、要求等进行了专题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并多次组织召集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协商、研讨有关工作计划,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工作主动性。
敢于先行先试,开展“海绵”试点。为积累实践经验,铜川市住建局敢于先行先试,积极对正在建设的九州东道建设项目率先进行了海绵城市试点,修改编制了试点建设专项方案,委托设计院及时调整设计,在九州东道中间绿化带,设置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带、过滤层、集水池、溢水管带设施,形成了长300米,宽12米,汇水面积3600多平方米的实验段,并设置了观察井,监测实施的运行情况。为推广应用,积累经验。同时因地制宜对10余个小区、近30处公共服务设施、10余处广场绿地、20条城市道路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并在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积极吸收和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材料,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展望前景,铜川市将以成功入选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要求,将进一步凝心聚力,落实责任,严格按照上报的实施方案,紧盯总目标,细化年度任务,因地制宜,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对项目进展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确保铜川市方案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在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更要结合铜川实际,总结项目技术管理和融资经验做法,不断为全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示范样本,全力发挥好试点带动作用,为把铜川市打造成绿色生态新铜川而努力奋斗。(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张维
铜川试点建设“海绵城市”打造绿色生态新城 -
西安09:39 26.05.2016 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