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父亲留18万元存折 银行称钱21年前已取走
市民马女士拿着一张已故父亲留下的18万元的存折,去银行取钱时被告知,存折已被父亲挂失,补办后提取了所有余额。由于银行拿不出挂失手续,马女士将银行告上法庭。
父亲去世十多年 母亲找到一张18万元存折
马女士从今年2月起就为已故父亲留下的一张存折奔波。
马女士的父母都是户县热电厂的职工,“我家啥事都是我爸管,大到掌管经济小到做家务。”马女士说,当时电力系统的收入遇不错,父亲又很会过日子,家里经济状况挺好。2003年,年仅60岁的父亲突发急症去世,全家人陷入悲痛之中,尤其是母亲,父亲生前的所有东西都不忍心再去动。
后来,马女士从户县调到西安工作,母亲也随她常住西安。
今年2月份,母亲说要回去整理一下父亲的遗物,发现了一张信用联社的存折,上面有18万元。随后,母亲持存折前往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余下信用社支取,被告知存折年久需要查账,当即复印了存折让马女士的母亲回家等待。
银行给存折盖“注销”印章 称为挂失存折钱已支取
几天后,银行通知马女士的母亲,让其带着存折前往。母亲去后,工作人员将存折收走,称钱已经取过了。钱没取到,存折还被收了,马女士母亲将此事告知了女儿。
马女士得知后非常生气,“明明是有余额的存折,凭什么收走?”经过多次讨要,马女士将存折要了回来,但存折上却多了“注销”印章以及“96.1.16销户”的手写笔迹。
对此,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这张存折是马女士父亲当年已挂失的存折,马女士的父亲随后补办了一张存折并支取了所有余额,并拿出一个编号同为“599”的存折以及一份取款凭条。从银行提供的存折可以看出,最后一笔取款发生于1996年1月16日,加上利息共计19万余元,存折上还盖有“注销”印章。取款凭条上的取款日期和数额和银行提供的存折一致,还有马女士父亲的签名。
“这个签名并非我父亲的笔迹,而且银行无法提供挂失手续。”对于银行提供的证据及说法,马女士无法认同。
银行称当年存款不记名 依据账号补办了存折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随后,马女士将余下信用社告上了法庭。
在一份盖有余下信用社公章的民事答辩书中,余下信用社称,当时金融机构对储蓄存款没有实行实名制,此存折户名空白账号编号599,马女士父亲马先生第一次取款是1995年10月13日,取款金额18万元,之后马先生称存折丢失要求补办,工作人员根据账号599的账务记录为其补办了账号599的存折。1996年1月16日,马先生持补办的存折又取走了剩下的所有存款及利息共计19万元,余下信用社收回存折,作销账处理。
昨日,华商报记者前往余下信用社,一位负责人承认有此事,并称,目前银行能提供的就是存折和取款凭条,其他手续无法提供,并愿意配合马女士走法律程序。
目前,马女士已将余下信用社起诉至户县法院,法院将择日开庭审理。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黄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