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来陕考察时,称赞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并指出陕南脱贫攻坚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陕南地区既肩负着保护生态的重大责任,也面临着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如何充分发挥优越的生态环境对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好“两山理论”?我们认为,可以打造全国一流生态康养旅游胜地为目标,以康养发挥优势、聚合产业、彰显形象,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是陕南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取得新突破的战略使然。党的十八大以来,陕南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保护青山绿水,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三大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产业体系,经济增速连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由2012年的11.6%上升到2019年的13.8%。但总体看,陕南经济总量小、底子薄,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压力仍然很大,能否培育强劲内生增长动力成为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重大考验。从目前来看,生态康养已成为陕南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契合点,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带动陕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引擎。
从资源禀赋看,陕南南屏巴山,北靠有“中央水塔”“中华祖脉”之称的秦岭,全域森林覆盖率高达63.67%,降水充裕、气候温润,空气负氧离子高,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盛产稻谷、果蔬、茶叶等富硒有机产品,是“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不少地方还保存着原生态的山水胜景,具备打造全国一流生态康养旅游胜地的绝佳优势。从产业基础上看,陕南富硒茶、林果业、养殖业、有机食品等区域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以森弗生物、汉王药业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以郑远元足疗为代表的康养服务业发端于陕南正在走向全国,完全能够以生态康养为聚合点形成“大康养”绿色产业体系。从先行地区看,与陕南资源禀赋相似的四川,已开发出森林康养、乡村康养、阳光康养、温泉康养等多个类别的康养产品,康养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有力带动了山区市县的脱贫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省三大板块已形成了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关中以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发展,陕北以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转型持续发展,陕南在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上需要有更加鲜明的国家级战略定位。面向新时代,立足新起点,可考虑以建设国家一流生态康养旅游胜地为目标将陕南三市整体规划、一体打造,以生态康养旅游为主引擎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陕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须突出“康养”这一主题。虽然陕南不少市县已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但总体上“小而散”,尚缺乏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目前陕南地区的游客来源以本地及西安等周边城市为主,游客消费水平低,旅游业除了旺季节假日,其他时间还基本“吃不饱”,对周边产业的持续带动力有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商洛、安康、汉中三市的单人次旅游消费分别为580元、645元、607元,不仅远低于杭州、青岛等旅游城市,也低于全国平均值(944元),即使与十堰(1025元)、绵阳(973元)、广元(893元)等环境相似的周边地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这表明,发展旅游单有绿水青山是不够的,还必须给游客一个“愿意远道而来的理由”。陕南没有华山、壶口瀑布这样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名山大川,也缺少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俑这样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符号意义的人文景点,但是陕南有宜居养人的自然环境、舒缓安闲的生活环境以及远离大都市的地理区位,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打造慢生活休闲胜地应成为陕南旅游发展的突破口。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涵盖养生、医疗、文化、体育等诸多业态的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必将蓬勃发展。陕南可以在全国叫响“天然氧吧”“慢生活小城”“康养胜地”等名号,重点面向一线城市、集团客户,明确中长期康养休闲度假功能定位,将秦巴山地打造为山水养眼、旅居养闲、文化养心、饮食养身的“中国康养谷”。
三、以打造全国一流康养旅游胜地为目标谋划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大格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陕南人民以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保护了绿水青山,如果能像“好客山东”“七彩云南”一样在全国叫响“美丽中国·康养陕南”,以生态康养旅游为牵引,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为全国全世界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陕南的绿水青山就会变为一座座挖不空、带不走的“金山银山”。
坚持统一规划突出差异发展。陕南各市县既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又错落分散、各具特色,这决定了在规划布局中既要整体把握,又要突出差异。一方面要注重从全域视角搞好康养旅游整体规划,打破市县分割,以点带面串珠成线,打造汉江滨水长廊、秦巴古道等跨市区旅游线路,实现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无缝衔接和景观风貌、形象标识的协调延续;另一方面要突出地域特色的差异化塑造,依托山水景观、历史文脉、民俗文化等,打造养生度假、山地运动、民俗体验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使游客留得下来、住得长久、过得悠闲、玩得精彩。
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大项目引领大企业支撑,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本地产业发展。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搭建中央地方和省部共建等平台,用好津陕、苏陕对口协作等机制,邀请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东部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等来陕南建立疗养基地;鼓励省属国企、科研院所与陕南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陕南绿色生态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吸引知名旅行社、保险公司等在陕南建设康养旅游基地,导入海量外部资本、优质客户资源和先进经营理念;依托陕南优质农特产品,引进知名食药企业,发展绿色深精加工业、营养保健食品业、生物医药业,以康养旅游的体验式营销塑造陕南生态产品的高端品牌形象。
坚持生态本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陕南发展生态康养,最根本的优势在于绿水青山。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必须严守生态底线,依据生态承载量确定产业和旅游开发强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同时,要抓住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契机,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交通路网、电力通信、垃圾污水处理、市政停车等公共基础设施,将康养旅游元素融入城乡规划建设中,在原生态山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打造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城镇化的陕南样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