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写"长安" 两座城市20000公里的奥运约会

15.08.2016  11:06


  里约写“长安

  华商报记者携中国汉字卷轴和扇子走遍里约

  长安到里约,近20000公里,华商报记者携带写有汉字“长安”的卷轴走遍里约的奥运场馆和大街小巷,让全世界游客感受书写和欣赏“长安”这两个汉字的乐趣。昨日,当印有“长安”二字的卷轴被华商报记者带到奥运圣火下并被打开时,两座古老的城市,因为奥运会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奇妙共鸣。

   奥运场馆外

  巴西潮大叔酷爱“长安”发音

  作为华商报“奥运在长安”大型活动的里约现场部分,华商报记者将写有“长安”二字的卷轴和扇子带到了里约奥运场馆区,没想到,“长安”两个字一下子就火了。

  华商报记者在场馆的休憩区设下了一个写字台,举办了一个迷你的书写汉字活动,吸引众多外国游客驻足。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美国游客,自告奋勇上来要写“长安”俩字,你还别说,写起来有模有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个中国通。写完之后,他还要摆好pose让华商报记者为他拍照。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叫友松的巴西大叔,这位光头、墨镜、留着漂亮胡子的潮大叔一身机车服,写完“长安”二字后,他通过旁边的巴西华裔女孩问华商报记者“长安”两个字怎么读。得知发音后,他冲着华商报记者竖起了大拇指,“好听,我要多念几遍,我还要为这两个字写一首歌。”说着说着,他一边念叨着长安,一边一溜烟走了。

  在奥运场馆外,当“长安”卷轴被打开时,吸引了一大群巴西本地人的注意,特别是一位会讲英语的巴西少年,他穿着巴西足球队配色的卫衣,对来自古老东方的书法感到非常好奇,他不仅要拿起卷轴来让华商报记者拍照,还要让华商报记者自己拿起来卷轴他来拍照、摄像,原来,他要发社交媒体,向同伴们展示自己的经历和成就。

   奥运圣火下

  长安、里约实现跨时空对话

  里约当地时间8月5日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巴西马拉松运动员利马点燃奥运主火炬后不到一小时,在里约老城区的的标志性建筑物——坎德拉里亚教堂对面,来自贫民窟的14岁男孩乔治·戈麦斯点燃了“人民圣火台”,而见证这一时刻的不是各国政要,是数万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们。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来到南美大陆,而这也是奥运史上首次出现主场之外的圣火台。

  走遍里约的“长安”卷轴已经将西安连通了里约,并来到了奥运场馆门口,如果能够将“长安”带到奥运圣火面前,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过,从奥运场馆区到老城区的圣火所在地并不容易,在转了一趟BRT、两趟地铁后,经过一个多小时,华商报记者终于到达了位于老城区的奥林匹克大道,尽管这里被称为“老城区”,但高耸的大楼间杂着各式老建筑,再加上川流不息的人潮,还是让人有一种置身高级商业区的错觉。而2014年采访世界杯的时候,华商报记者就差点在这样的地方被抢。这一次,仍有几个人尾随,绕过几条小路,甩掉尾随之人后,终于来到了奥林匹克大道,顺着人流再往前走,远远地就看到了奥运圣火台。

  圣火台对面,有一座大约四五米高的山丘,上面站满了人,大家都只有一个动作:跟圣火合影。一位里约当地年轻人告诉华商报记者,很多人像他一样买不起开幕式门票,能这样近距离接触圣火感觉非常好。于是,“长安”就在这里被展开,瞬间,大家除了和圣火合影,就开始和“长安”合影,中国书法和奥运圣火在瞬间成了永恒的图景。

  一位巴西老人告诉华商报记者,这里原来是个破旧的港口,现在因为圣火变得很热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说:“大家都要习惯巴西人在最后时刻解决问题。”2014年世界杯之前,全世界都对这个国家充满疑虑,但巴西人仍然奉献了一届精彩的比赛。2016年的里约,尽管外界对其“恶意”不断,但里约仍在尽力让首次南美奥运会成为特别的经历。

编辑:杨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