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回头望 西安市教育局已追责处理284人

08.05.2018  21:42

   西安市教育局追责处理284人 热线电话24小时接受投诉

  2018年第三期电视问政以来,西安市教育系统直面问题,迅速行动。针对节目中曝光的24个问题,研究整改对策,责任落实到人,印发《西安市教育局电视问政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清单》。举办全市教育系统推进问政整改“追赶超越”擂台赛等,推动问政整改工作快速推进。同时,西安市教育局设立热线电话、开设微信服务号“局长信箱”栏目,主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针对曝光问题,依纪依规追责处理284人,问政整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上学贵”等问题——

  西安市教育局重拳出击,集中查处学校违规收费案件5起,清退违规收费资金66.3万元,共向市纪委监委、省教育厅移交乱收费线索6件,就查实问题给予党政纪律处分3人,开除教师1人。设“为民服务投诉热线”“局长信箱”等平台,24小时受理教育乱收费投诉等。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4月28日,西安市教育局印发《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和办理流程。全市动员,开展普查,要求区县和开发区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全市各区县、开发区成立21个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全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2018年秋季开学计划投入使用新建、扩建中小学46所,切实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

   民办教育培训市场“野蛮生长”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西安市各级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门共联合执法450次,摸排证照不全机构2803个,下发整改通知单1465份;共关停机构615个,完成整改539个,督办完成170件次群众反映问题。4月2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调研组通过暗访、听取汇报后,对我市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治理、规范等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掮客和“学托”现象得到有力打击——

  针对问政曝光教育掮客和“学托”现象,西安市教育局已将相关培训机构和个人充当教育掮客的3件问题线索移交公安部门受理侦办,有力打击了社会上公然叫卖学位指标的嚣张气焰,群众对政府治理教育乱象的信心明显回升。

   针对学校各类不规范收费会在临放假、临考试或后期收取现象——

  西安市教育局已与区县(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签订治理教育乱收费目标责任书,夯实“市、区县、学校”责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并采取暗访、随机询问家长等方式,加大节假日等节点检查力度。开通86525726 “为民服务热线”电话,24小时接听受理群众投诉。

   针对2017年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铁一中和陕师大附中初一超计划招生问题——

  西安市相关区县教育局对问题涉及的5所学校校长进行约谈,要求其深刻反省,作出检查。同时安排各区县对辖区中小学进行一次大检查,对超计划招生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全市学籍底数;建立机制、强化管理。

   针对学前教育数量少、民办比重大、普惠性难体现问题——

  西安市教育局及各区县、开发区将充分挖掘潜能增加幼儿园学位,其中,今年秋季城六区及开发区计划投入使用45所新建、扩建幼儿园。同时,2018年我市已下达25所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与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市民办幼儿园成本调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强、公办弱现象——

  在已有33个以“名校 ”模式组建“一长管多校”紧凑型大学区的基础上,新增20个;在已有47个“名校 ”模式跨行政区域大学区基础上,新增30个;在已有24个“名校 ”教育联合体的基础上,新增25个。持续推进大学区学区长学校品质提升工程(2017-2021年),今年计划投入市级资金将达3亿元。加强公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今年启动引进300名硕士研究生及免费师范生招录工作。同时,提高公办学校教师待遇。

   针对“空挂学籍”“公参民”不规范办学等问题——

  西安市教育局全面摸清全市空挂学籍底数,对违规借读、空挂学籍、超计划招生等问题严肃查处。对市第八十九中学和汇知中学等3件问政曝光“公参民”学校违规办学问题全部做出调查处理,分别制定出具体整改措施。

   针对小升初违规密考现象严重,利益链条暗中操作问题——

  碑林区教育局、雁塔区教育局分别对涉事机构负责人进行了约谈;碑林区教育局分别对大未来张炜教育培训中心、西安碑林武江教育培训中心在全区通报批评,责令其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雁塔区教育局责令未央区新曙光培训学校糜家桥教学点停止办学行为等。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市教育局已着手制定面向学校校长、教师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倡导弘扬正能量、划定依法治教“红线”等举措,全力净化教育生态。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