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将为最地道方言人建档 这些词脑洞大开你也不会
发音人要土生土长,说的方言要地道、正宗;目前陕北部分区县已启动实施
解密陕西方言密码,全面保存“陕西记忆”。今年,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开始,要用录音、影像留住祖先的声音。
从4月起,我省在10个设区市、杨凌、韩城、西咸新区,各选择一个主城区试点开展方言语音建档,以县为单元建立方言数据库。目前,陕北部分区县已经启动实施。
方言建档需要当地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发音人,如果你说一口地道原味的当地方言,就可能成为各地正在寻找的方言“代言人”。省档案局(馆)现行文件查询中心主任刘卫星说,符合该标准的人选,应该是更原始、更本色,保证土生土长,方言最少变异。刘卫星说,这次建档,鼓励各地区通过海选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人,参与这项公益行动。
如何展示方言语音?在规定动作中,要录制一篇短文——伊索寓言中《北风跟太阳》的故事,要求发音人用地道的方言讲故事。规定动作之外,各地可结合当地方言实际,选择500个地方特色方言词,和一段当地说唱曲艺或地方戏、歌谣、故事等。音档制作中,要求为发音人录制语音,并同时录制视频。待建档完成后,未来有望上网查阅。
>>专家访谈
方言打不败普通话 要给它留足空间
陕西方言建档背后,有哪些疑问待解?在普通话大面积推广的今天,方言建档有哪些现实意义?近日,华商报记者专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邢向东教授。
陕北民歌助陕北方言传播
随着陕北方言借势陕北民歌走进央视舞台,陕北方言的传播度越来越广。
对此现象,邢向东说,经济越强势文化传播力越强,陕北话这两年越来越被人熟知,与陕北经济发展迅速有关,同时也是陕北民歌广泛传播的结果。
方言走进影视剧、进入电视节目,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都是好现象。这些年,一些走向全国的陕剧在传播陕西方言方面效果很明显。前些年,方言版《猫和老鼠》出现后,社会有不同议论,但老百姓都喜欢看,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价值。
没有方言 也就没有“biangbiang”面
保护方言的现实价值在哪里?
邢向东说,陕西方言背后承载着三秦地方文化。比如秦腔、眉户、老腔,陕北民歌、紫阳民歌,各种民俗等,都以方言为载体得以存在和流传。民间常说“不讲关中话,秦腔咋唱呢!”说的就是方言的文化承载功能。
再比如,“biangbiang”面,如果没有方言,这个字词就不存在,百姓编顺口溜说它的写法,还能给你讲故事,“biangbiang面”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提到陕西都能想到它。关中人吃的“老鸹(wā)sá”,形似乌鸦头,也包含着两个典型的方言词,有很丰富的文化信息。
年轻人越来越不会说方言
邢向东说,一种方言的消失,会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悠久、丰富的文化传统。一个严峻现实是,随着城镇化加速,农村人进城上楼,方言正在加速消亡。从现实来看,经济越发达,方言消失得越快。
比如,陕南方言,现在许多已经消失。过去,陕南地区有许多方言岛,有湘语、有客家话、有赣语等,这些方言都是清代从江南、湖广一带移民带过来的,这些方言岛存在了200多年,现在随着经济融合加速,正加速度消失。即使是强势的关中话,也面临这种局面。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有经济实力后,都把老人孩子带进城,某些农村有的撤并搬迁、有的废弃,方言自然面临消失。
另外,方言的特征在迅速消失。比如,神木县原来方言语音丰富,差别较大,“十里不同音”,现在经济发达了,外来人口变多,神木话变得洋气起来,“土气”的东西被过滤掉,很多过去特别有意思的老话已经听不到了,老派方言的成分和特征越来越不明显。
方言和普通话可以互补共荣
近年来,广州等地因推广普通话,爆发到底说方言还是普通话的争论。方言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邢向东说,推广普通话,是百姓和社会的共同需求,但它的目标并不是消灭方言,方言也不可能对抗普通话,两者可以互补共荣、和谐相处,社会也应该给方言传播留足空间。
比如,政府、教育、新闻、法律、公司、窗口行业等,在工作环境中,都应该使用普通话,但在私人空间完全可以多用方言,戏曲、民歌中也应保持方言韵味。陕西的秦腔中,标准音就是来自泾阳、三原、高陵一带。陕北民歌如果用普通话唱,就失去了她的灵魂。
现在的西安话已经变得越来越洋气,体现“老西安味儿”的成分正在逐渐变少。其实,这并不代表年轻人没有方言文化饥渴。微信里大量流传的陕西方言段子,就是娱乐化传播陕西话的一种形式,大家都渴望了解熟悉和认知方言,寻找和扎稳自己的文化之根。
保存方言 让后世永远能听到看到
邢向东说,关中方言曾经是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甚至在唐朝还可能是标准音。在汉语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代表性。陕西方言又是西北方言的源头之一,保存记录陕西方言意义重大。
陕西方言建档与今年启动的国家语保工程的要求相一致。目标是调查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记录保存陕西流传广泛、带有文化色彩的故事、谚语、民俗等,把活态的方言文化,系统性调查出来、保存下来。保存后可在同一个平台上对比、展示。理论上讲,建档完成后,一个地方最古老、地道的东西,后世永远都能看得到、听得着,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你对陕西方言了解多少快来测试一下
对大部分国人来讲,乡音就是方言。对老陕来讲,一些“忒色”方言词,有声有色、极具魅力。你对陕西方言了解多少呢,快来测试一下!
有些词脑洞大开你也写不出来
譬如说,指着“头”,关中人叫颡(sá),陕北叫“脑”。说“小”孩子,关中叫“碎”,陕北方言叫“猴”。吃个“老鸹(wā)sá”,死活想不出俩方言字到底怎么写。许多字只能用同音字标注。这些常用的方言词你如果都懂得其意,基本就能过陕西话“四级”了。
这达:这里、这儿;阿达:哪儿 ;歪很/增很:很厉害;
咥:吃饭;谝:聊天、吹牛;骚情:热情过分;扎势:摆架子;
花搅:开玩笑、耍人;木囊:行动迟缓;木乱:心烦意乱;
麻搭:问题、麻烦;麻糜子:不明事理;嫽扎咧:非常好;
克利麻叉:麻利;瓷麻二愣:不够机灵
影视中用方言带给大家欢乐
2015年春晚,陕籍相声演员苗阜和王声说到一个“bia”字,引发许多人朋友圈转发。“bia”字是陕西方言字,是种有意向的表达。另一句引来热议的“niania风浪太大lia”,让“niania”成为流行语,这个词在宝鸡方言中是表示惊讶。
陕西方言在影视剧中已屡见不鲜,成为无形的时尚。如电影《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高兴》、《疯狂的赛车》中的陕西方言,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少快乐。
没有这些词 曲艺也没有感染力
陕北方言中,常以叠词、叠语的形式来表达亲和之美。如对孩子们的“口”“手”“头”等称谓,总是称为“口口”“手手”“头头”。民歌中,经常出现“红格艳艳、兰格莹莹、白格生生”的形容词,带有亲切、亲和感。华阴老腔作为地方戏曲,唱腔昂扬豪壮,其押韵字音以方言为基础,用方言演唱,更接近原始和传统。记者孙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