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教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5.12.2015  10:55

2015年12月24日《三秦都市报》A3版

      本报讯(首席记者石喻涵阮班慧张彦刚)记者昨日获悉,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获奖。其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教授杨倩获此殊荣。
  据了解,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共由38位院士、专家组成,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院士担任主任。共有98个单位和17名专家提名有效候选人172位。经过严格评审,9位女科学家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李赞,40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ISN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针对自然灾害、复杂干扰、核爆炸等恶劣环境下的国家应急通信重大应用需求,李赞长期开展相关理论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制。她的《流星余迹通信理论与应用》是国内该领域第一本专著。
  在连续四年南极极区通信性能试验的基础上,李赞率领团队开展了我国600—1500公里远距离野外试验,研制出我国独立自主的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解决了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的难题。
  杨倩,45岁,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2009年,杨倩从自噬(CMA)角度阐述了帕金森病的致病蛋白诱发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机制,为帕金森发病机理提供了全新的科研视角和理论基础,被誉为2009年帕金森研究的两个重要发现之一。两年后,作为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她带领团队开展应激条件下稳态失衡在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发现,成果再度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