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解决重点问题、维护群众利益、提高改革质量为主攻方向,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全省改革呈现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2万亿元,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生产总值。
——非能源工业增长高于能源工业1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多点支撑、多元带动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技术交易额突破700亿元、专利授权量2.97万件,3D打印联盟拥有专利数占全国比重超过50%。
——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率继续名列全国前列,外向型经济短板正在加速弥补。
——单位GDP能耗下降3.3%,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保持定力 勇毅笃行 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关键之年,必有关键之举;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
一年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坚持向党中央看齐,全年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71项改革事项,频次更加密集,涉及领域更宽,推进力度更大,彰显了陕西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的大局意识和排除万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针对心存胆怯不敢改、心有私利不愿改、心中茫然不会改等问题,每次会议都要督促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改革大局观、全局观,牢固树立起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勇于打破老框框、旧习惯和思维定势,增强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时光回溯到2015年的最后一天,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召开。选在这一天开会,“就是要把今年的改革事项审议完,确保我省改革工作不欠账、不拉账。”省委书记赵正永坚定地说。
在一轮轮的征求意见完善方案中,在一场场的碰撞与回应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2015年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37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各部门承担的190项改革任务完成率93%,出台各类改革成果230多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保持定力,增强自信,需要强化顶层设计。
一年来,省委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编制完成,建立起全省改革总台账。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统筹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改革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和法治陕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未来五年改革作了安排部署。
2015年5月,省政府出台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改革方案,提出建立以关中地区治污降霾为重点的联防机制,打破了现有的行政区域限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和统一防治。全年关中削减燃煤300万吨,西安收获了251个蓝天。
美好蓝图,如果缺少狠抓落实,一切就成了纸上谈兵。落实改革,除了依靠责任担当,也离不开督察问责。
“村镇改革的分流人员是怎么安排的?”
“你觉得现在办理营业执照方便吗?”
“药价下降了吗?下降了多少?”
2015年6月15日,省委改革办联合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围绕镇村综合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公车制度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5项重点改革,组织有关部门先后赴13个市(区)、20多个县以及部分学校、医院、乡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督察。
改革的责任和压力得以有效传导,不少多年难啃的“硬骨头”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包袱少了,优惠多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不少!”渭南市工商局里,一位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全面打通改革推进的“最后一公里”,改革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
坚持问题导向 主动出击 关键领域改革“蹄疾步稳”
“感觉自己现在是西安人了。”在西安打工的李女士在公安碑林分局领到居住证后笑得很开心。现在的西安,暂住证制度已被居住证制度所替代。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制发居住证315万张,推动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606万人。
居住证与暂住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这不仅意味着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可与拥有常住户口的市民享有相近或相似的待遇,更承载着从“农”到“城”的历史性跨越。
事不避难者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之举;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大的一块利益,农村土地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全省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改革“堵点”,打通改革“梗阻”,经济、政治、党建等领域向着更深层次统筹推进。
一年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搅活市场“一池春水”。
取消下放省级审批事项94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公开52个省级部门的4394项权责清单;撤并乡镇204个、行政村9801个,镇村服务群众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5608份,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5.8万户。
面对事业单位改革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坚持分类管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行政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经营类予以转企,公益类职能相近、职责任务不饱满、空编数额较大的予以整合。
——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予以撤销的编制收回,公益类编制总量精简30%。
——对机构名称、职责任务、人员编制等进行规范管理。开通了陕西省统一的登记管理公共信息平台。2015年共完成省级97个部门867家事业单位分类意见审核工作。
一年来,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
60个PPP示范项目,已有40个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进展,7个项目落地实施;修订出台陕西省定价目录(2015版),清理取消行政事业收费40项,政府定价目录缩减55%;出台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两次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出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环保电价和支持省内水电发展的价格政策,放开跨省跨区送电价格;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金融改革,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分别发展到13家和86家,上市公司发展到4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
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审视国内,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增长新动力不足和传统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从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到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从出台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到出台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各项体制机制的破冰,使改革难点一一破题。
这一年,向186.7万农户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审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试点,逐步把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资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这一年,针对超职数配备干部,领导插手工程项目、违规参与经商、“裸官”、吃空饷等问题,省委展开专项整治,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和贯彻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的意见等文件密集出台。
这一年,制定关于改革和调整部分省纪委派出机构建设的工作方案,在省直部门首批新设7家派驻机构,在安康岚皋县开展派驻机构“统派直管”试点;全省市级执纪监督机构数量由94个增加到114个;全年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9214件,党政纪处分9256人。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回眸2015,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走出“陕西特色”,简政放权、村镇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新经验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的肯定和推广。从“破冰”到“提速”,陕西这艘巨轮,正驶向更加宽阔的水面。
因地制宜 分步实施“自选动作”特色鲜明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在抓好顶层设计和规定动作的同时,鼓励支持各市(区)立足自身实际,聚焦具体问题,积极开展接地气、聚民心的改革探索,依托63项国家级试点和67项省级改革试点,全省上下、不同领域接连涌现出新思路、新经验、新创举。
“我自家做的臊子和醋也在外包装贴上了生产日期和食用期限。现在,我这儿不光吃饭的人多了,自制的臊子肉和醋销量也很不错。”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搞民俗接待的经营户于怀玉眼看着自家生意越来越好,内心对食品药品监管所充满着感激。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岐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划分为"3+1"管理模式,进行分级监管,基本实现基层社会力量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作用。这项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
针对管理中的“九龙治水”难题,咸阳市在县级层面将工商、质监、食药、盐务及物价检查等部门的机构和职能整合,组建统一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让西安市在全省改革大潮中独树一帜。
“孩子血管细、不好找,扎了几次才扎好。”听着女儿的哭声,米磊想要发明一种能够让护士清晰看到血管、找准扎针位置的设备。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的协同研发支持下,数月后,被誉为“扎针神器”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显像仪”终于研发成功。一经投放,便占领了国内八成以上的市场。如今,数不胜数的新发明,成为西安实现创新转型的强劲动力。
去年,西安市支持40家科技领军企业创新发展,为330家科技型企业贷款14.2亿元,全年实现技术成果交易额491.1亿元。如果说每年百亿元的增长量令人欣喜,那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量连年递增50%以上则更令人兴奋。有专家评价,这显示当地企业的创新性成长基因正在快速滋生、裂变,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得到实质性改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坚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将“十二五”与“十三五”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改革的协调性、持续性。
各市(区)着眼于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的最大任务,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谋划扶贫开发,制定改革举措重点倾斜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服务扶贫。汉中市设立扶贫担保基金,按照不超过1:10的比例放大贷款额度,支持贫困户和小微企业发展。榆林市扩大农业保险领域,加大政府补贴,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杨凌示范区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跨区域设立3家村镇银行。
此外,铜川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改革,渭南的简政放权“6655”工程,安康市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商洛市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西咸新区探索内陆地区自由贸易新模式……
最基层、最末梢发生的一个个变化,在2015年汇集成三秦大地最生动的改革地图。
破“中梗阻”展“含金量”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攀升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年来,省委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打通“中梗阻”,不断推出“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那个承载着沉甸甸民意分量的词语正在鲜活的现实中喷薄出火热的力量。
志丹县旦八镇槐湾村村民曹如旺的老伴不久前突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期间花费了15万多元。提到这次住院,曹如旺说:“总共报销了12万多块钱,我们家庭自己承担了3万块钱,如果没有这样的报销政策,我们就确确实实太困难了。”
眼下,一场旨在消除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革命正在全省开展。通过尝试组建医疗集团,实施“大医院托管小医院”,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等改革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除以药养医。目前,延安、西安、宝鸡的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达到43个,辐射基层医疗机构344家,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4%。
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先后审议通过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两部地方法规,批准了西安市4部法规,清理修改地方性法规15部,制订省政府规章7部,出台关于我省设区的市第一批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相关工作的意见,推动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
司法,一头连着国家政治体制,一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
2015年,全省法院落实和巩固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全省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6679名,为基层法官总数的1.23倍。渭南市中级法院,雁塔区、汉滨区、华阴市、岐山县4个基层法院承担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对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选任程序、参审范围、参审职权、退出与惩戒机制和履职保障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促进了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陇县结合县域“三多一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儿童多、侵财案件发案多和精壮劳力少)的实际,创新推出了“十小警务”,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韩城市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将住建、环保、国土等5部门部分行政执法监察职责划入新设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权责统一、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为促进教育公平,2015年我省集中推出一系列改革:严格电子学籍管理,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探索建立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多措并举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兴平市开展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试点,惠及困境儿童1110名。
这一年,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广场电影院线。此外,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正式运行,陕西广播电视台整合改革,汉阳陵博物馆完成理事会、监事会组建。出台关于加快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西安高新区打造文化产品电子交易中心,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这一年,全省民生支出3582亿元,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一连调”,乡村教师、精简下放人员等20多个特殊群体利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顺利实现三年23%的保障面,移民搬迁步入常态化轨道并在全国推广……改革红利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架梁立柱”的关键之年。只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攻坚克难、以抓铁留印的精神狠抓落实,不停息、不懈怠,陕西全面深化改革一定会劈波斩浪前行,为“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新水平提供强大动力。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