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报:决不让灌区群众失望
25.04.2016 12:17
本文来源: 水利厅
600亩庄稼成了灌区“旱腰带”
看着潺潺流淌的渠水,宜渡村二组村民范贵选兴奋地说:“听说现在这渠水是从宝鸡西边引过来的。前阵子渠水就从我们村口过,宣传动员浇地,我们忙着搞建设、候着天下雨。一停水,咱才着急了,临村都浇了,咱这600亩地圈出了个‘旱腰带’。”
地处咸阳市区东北10公里的宜渡村,是宝鸡峡灌区的“三最”地段。马庄街道办副主任张茂学说,今年来,宜渡村重视基础建设,对村委会进行基本修缮,凝聚基层党组织发挥力量。宜渡村在下游灌溉方面还没有经验。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目前的宜渡村成了自己毫无知觉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浇地,村上没少做工作。可群众都想着咱们地没浇,水肯定不会停。”宜渡村书记范振安无奈地说,“3月份集中灌溉时站上作动员,说过阵子就停水,可开春都忙着盖房子、走访春游,群众及时用水的意识还不强。水一停,老百姓着急了。”
不能让群众的庄稼“望渠止渴”
4月4日,宝鸡峡灌溉全渠系停运,1956条斗渠全部停水。一周后渠道积水已经晾透,该局春季项目建设调兵遣将,工程建设者围绕续建配套、节水等项目摩拳擦掌,42座灌溉站围绕渠道整修、设备检修、工程维护开展工作。
在得到灌区群众有灌溉需求时,“放水,还是不放?”这让宝鸡峡灌区的决策者也犯了难。
放,是灌区水管单位的天职,更是落实省厅“让更多的人因水受益、更多的地方因水得利”的具体实践。但,一小股水,从宝鸡峡枢纽流经关中腹地蜿蜒200公里,数百名灌溉职工日夜值守巡护,沿程损失巨大,项目建设就此驻足。
弃?任由灌区2个村民小组的良田饱受干旱肆虐?眼瞅着几十户农民庄稼减产甚至绝收?宝鸡峡是十余万群众肩扛手推建设的世纪工程,塬上工程建成45年来,正是要将塬下涛涛渭水引上千年旱塬,让群众不再向旱魔低头!
数百人守望着70公升水“一路撒欢”
“我们想着肯定浇不了地了,没想到人家水利人能按照习总书记“两学一做”要求,坚持“群众事、无小事”。群众的失误,由管理单位来承担。”原在咸阳市渭城区退休老干部王开功激动地说,“‘专水’下来后,我们几个村民代表都抛开家务事,把群众浇地当作一等一的大事,渠道不通联系挖掘机、劳力不足自己上,一天都是跟着水头跑,水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必须保障每一滴水都发挥好效益。”
省宝鸡峡灌溉管理局及时科学调配水源,对原定6座中型水库自下向上退潮式蓄库计划进行变更。4月12日上午,该局在干支渠道停水整整8天后,再次提闸放水。一波清亮剔透的水流,经过百余座闸点、支口,裹挟着甘肃鸟鼠山的花香,经过宝鸡、杨凌、礼泉等县区,在陕西关中一路撒欢,浸润出一条连心的通道。沿渠宝鸡峡数百名干部职工日夜守望,保障0.07立方米/秒的用水量流往灌区最下游。
4月15日,宜渡村一、二组良田在提闸放水3日后,终于喝上了甘甜的救命水。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5.04.2016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