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吴起:退耕还林让黄土山峁再披绿装

27.02.2015  14:48

    新华网西安2月27日电(记者姜辰蓉)“那时候为了生计,好多人都养山羊。山上的草都被羊啃光了。可怜那草只能长一夜,第二天刚冒头就又被啃了。”在陕西省吴起县铁边城镇,64岁的李文明对16年前的景象依然记忆犹新。

    吴起,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地,当时这里还是一个只有七户半人家的荒凉小镇。为了繁衍生息,人们年年倒山种地、漫山放牧,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1997年底,全县人口达到11.8万,农作物种植面积185万亩,牲畜饲养量49.8万头(条、只)。长期的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7.4%,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光秃秃的山上不见草,偌大的村里没有一棵树。一遇吹风,飞起的黄土把天都遮了,太阳在尘土中显得暗淡无光。山坡上的田是靠天吃饭,常常打不下粮食,每家人种四五十亩地却还是为肚皮发愁。

    为改变这一面貌,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决定。1998年,吴起县做出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

    1998年,吴起县进行封山禁牧一次性淘汰散牧山羊23.8万只,在全国首开封山禁牧先河。

    1999年,吴起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一次性退耕25度以上坡耕地155.5万亩。

    16年来,吴起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4.79万亩,国家计划确认面积185.37万亩,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7.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等荣誉,并被列入了“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生态监测显示,退耕还林工程使吴起县林地面积净增244.79万亩,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吴起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6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4万吨。

    昔日的黄土山峁再次重披绿装,随之而来的,是农民不断富裕的生活。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剩余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收入。退耕还林钱粮直补到户政策,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退耕农户从工程实施中得到了实惠,有效缓解了贫困加剧的问题,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013年吴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10元,较1997年的887元净增8223元。

    据吴起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还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解决了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后,吴起县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发展舍饲圈养,发展特色经济林,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农林牧三业用地比例由1997年的60:34:6调整为9:66:25。这一举措,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在吴起县,群众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