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加速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5月31日,工业机器人在陕汽控股总成装焊接生产线上作业。本报记者袁景智摄
-目前,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已涵盖装备、汽车、光伏、电子、原材料、消费品6大行业。在汽车零部件、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光伏组件、电子终端、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消费品等领域已有38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支持,数量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我省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称号企业14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项目24个(目前已验收项目10个,在建项目14个,累计获得工信部资金支持3亿元),已建成国家级数字化生产线、车间16个,在建14个
6月28日,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车身厂装焊车间生产线上,一台台昼夜奋战的工业机器人让人深切感受到智能制造迸发出的力量。
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塑增长动力、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
记者从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获悉:自2015年工信部决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起,我省按照“试点引领、创新模式、稳步推进”的思路,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应用,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扎实成效。
1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智能制造的主要环节,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在我省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以西安经开区、西安高新区、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宝鸡陈仓科技工业园4大园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分别设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同时我省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骨干企业也加速成长。其中,在工业机器人整机、精密减速器、控制系统等领域,拥有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航天九院16所)、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等一批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动机器人产业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快速发展。
在机器人整机制造领域,航天九院16所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实现了2公斤至165公斤全系列产品生产能力,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大幅提升;陕西诺贝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六自由度垂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搬运、装配、焊接等工业领域;宝鸡机床、汉川机床、华欧精密等企业的桁架机器人、关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也在加快发展。
在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方面,秦川机床RV减速器月产量1000套,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技术水平,打破了日本和德国企业的市场垄断;渭河工模具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产品规模居全国首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西安微电机研究所、宝成公司在伺服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拥有多项自主关键技术和专利。
在机器人集成应用方面,我省涌现出航晨机电、众成机械、量子智能科技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实施了中兴自动装配线、比亚迪焊接生产线等典型应用项目。目前,汉中市引进的沈阳新松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落地,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制造联合研究院、机器人应用研发创新基地、机器人装备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2智能制造装备实力雄厚
据介绍,智能制造装备不仅包括工业机器人,还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专用智能装备等,近年来我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也实现快速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我省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以秦川机床、宝鸡机床、汉江工具、渭河工模具等机床工具企业为龙头,西安北村、西安华欧、秦川格兰德、凤城精密、龙腾机械等企业为骨干,另外还有西北机器、忠诚钣金、宏达实业等诸多配套企业,发展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上下游产业化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优势。秦川机床研制的高速、精密、大型数控圆柱磨齿机填补了大规格齿轮加工机床亚洲空白,圆锥磨齿机打破了国外对大型船舶用主驱动齿轮加工装备的封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汉江机床研制的大型精密高效数控螺纹加工设备在国内领先。宝鸡机床集团智能机床、高速数控车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用智能装备主要包括智能物流仓储、智能纺织、智能环境监测、成套智能化生产线、智能传感器等。我省在智能传感器生产方面,宝鸡市优势突出,已形成从膜片、线缆、壳体、敏感元件到变送器的完整产业链,加速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一批产品,不仅在军工领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飞机、汽车、机床等高端装备领域骨干企业在制造过程中对AGV运输车、自动仓库、柔性自动系统、智能检测、设备状态监测、成套智能化生产线等智能专用装备的应用普及率较高。
3企业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我省积极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制定了《陕西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先后召开“全省智能制造暨技术改造推进会”“全省智能制造产业推进暨业务培训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认定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我省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我省企业数字化改造效果明显。通过推进重点产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数字产线、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大幅度提升了企业智能化水平和生产经营指标。如法士特20余种关键装备的数控化率达到98.04%,生产效率提高42.85%。宝钛集团建成了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运营成本下降25.2%,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2.5%。
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覆盖面广。目前,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已涵盖装备、汽车、光伏、电子、原材料、消费品6大行业。在汽车零部件、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光伏组件、电子终端、金属材料、石油化工、消费品等领域已有38家企业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支持,数量居全国前列,为全省智能制造工作推进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我省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称号企业14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项目24个(目前已验收项目10个,在建项目14个,累计获得工信部资金支持3亿元),已建成国家级数字化生产线、车间16个,在建14个。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智能制造推广应用,我省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并在相关产业领域累计形成了63户省级示范企业,2017年以来累计支持资金8200万元。
同时,我省加快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以西电、陕鼓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承担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研究专项,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西电集团“开关设备数字化车间运行管理标准”、陕鼓集团“动力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制造及云服务系统标准”的制定验证,对行业同类型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提供了规范。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