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常住人口3775.12万人 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凸显

06.05.2015  10:11

    陕西省统计局昨日发布2014年陕西人口发展报告,到去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3775.12万人。陕西人口呈现“人口增长稳定放缓、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加大、城镇化稳步提升、人口流动更加活跃”四大特点。陕西省统计局表示,发展不均衡,仍是目前陕西人口可持续发展面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公共服务 均等化慢于城镇化进程

    现状:目前,农民工人均年平均工资约为城镇在岗职工的6成;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为340元/人月~510元/人月,农村为2020元/人年;子女就地入学、保障性住房、就业培训等还尚未惠及全部农民工。

    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快速增加的城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来日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城镇化质量与水平不能同步,交通拥堵、污染加剧、公共资源紧张、城市管理难度加大等城市病、大城市病开始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农村转移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同样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由于户籍身份的差别,无法享受依附于城镇户籍上的诸多公共服务。

    对策:陕西省统计局建议,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提高城镇化质量,释放城镇化潜能。加快落实中小城镇户籍改革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现有各项公共均等化政策,不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保障房申请的政策措施,强化输入地政府管理责任,建立相应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法律援助力度,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感和融入度。

    银发产业 发展慢于老龄化进程

    现状:以养老机构为例,2014年西安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调研显示,养老机构存在“护理人才缺乏”、“土地使用难”、“急需精神知识技术支持”等问题,同时老年护理服务、老年人的娱乐、学习、旅游以及老年储蓄的投资理财等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问题:目前,面临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我省银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银发产业即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涉及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等第三产业,是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潜在增长极。

    对策:积极转变养老观念和方式,加快发展银发产业,构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潜力。不仅要积极转变养老观念和方式,推进“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向“社会化养老”为主的新型养老模式的转变。还要健全政策法规和服务规范,为养老产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人才红利 释放滞后于人口红利消退

    现状:近年来,各地频现“用工荒”与“就业难”,凸显了结构性人才短缺加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招工需求脱节的现状是用工结构性短缺的重要因素。

    问题: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新常态下,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依靠“人口红利”可能难以为继。人口红利消退,对企业来说需要更加重视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增加中高端人才比例,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对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适时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加快释放人才红利,从长谋划人口资源的均衡可持续发展。陕西省统计局表示,首先在人口总量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稳步提高生育水平,逐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增加劳动力资源补给。同时要加快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加速技术创新进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常住人口

    低速增加

    去年,陕西人口低速增长和结构性特征突出。人口总量低速增加,自然增长率保持平稳。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75.12万人,在全国各省(市、区)居第17位,占比与上年基本相当。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四年间增加人口42.38万人。比2000-2010年年均9.1万人的增长水平多了1.5万人,人口总量的增加总体上呈现低速增加态势。

    城镇人口增幅

    居全国第18位

    从城乡结构看,陕西人口城镇化稳步提升,区域差异逐年缩小。2014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较2013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1.01个百分点的增幅,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8位,在西部十二个省(市、区)中,居第4位。

    同时,三大区域城镇化差异逐年缩小,陕南、陕北发展加快。2010年来,关中地区增幅逐年趋稳,陕北、陕南地区城镇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少子化现象凸显

    出生人口降至38万

    从年龄结构看,陕西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加快,“人口红利”开始消退。少子化现象凸显,少年儿童(0-14岁)4年减少约17万人。出生人口由上世纪90年代年均58万人,降低至2000年来的年均38万人左右。作为“朝阳人口、希望人口和潜力人口”的少儿人口(0-14岁)逐渐减少,将对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增加的老年人口

    65岁以上占一半多

    老龄化进程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48%。2014年全省60岁以上人口较2013年增加了32.89万人。增加的老年人口中,65岁以上占一半多。2014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每8个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口)负担1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而4年前的2010年,为每9个劳动力人口负担1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劳动力人口抚养老年人口压力显著增大。

    劳动年龄人口

    继续减少

    劳动年龄人口继续减少。2014年,全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人口)较2013减少11.26万人。从社会总抚养比来看,社会抚养负担自2012年来逐年加重,2014年为31.7%,较2013年提高0.59个百分点,较2010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通常认为,社会总抚养比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因而,随着劳动力人口逐年减少,少子化、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陕西人口红利开始消退。

    人口流动稳步加快

    净流出人口稳中有增

    从迁移流动看,陕西人口流动稳步加快,净流出人口稳中有增。2014年,全省流动人口586.66万人,约占全省常住人口15.54%,与2013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了40.1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02个百分点。表明陕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活跃度日益增强,助推了人口的迁移流动。

    本组稿件由记者宋洁 实习生高源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