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丝绸之路传播策略
当前,陕西应从沟通渠道整合、话语形态转型、掌控对外传播规律、消除语言障碍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全方位提升陕西新丝绸之路传播效果,体现陕西在构建“新丝绸之路”中的独特优势。
1.注重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的整合。 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并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形象和政策的对外宣传,不能仅由政府有关部门和官方媒体来主导。相关的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都是丝绸之路文化对外传播的民间使者。因此,陕西应当加强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其他类型文化产品的输出,整合公民在出国旅游、留学时通过人际传播所发挥的形象传播力量,发挥陕西居民的形象代言人作用,使官方和民间的多种传播渠道发挥协同作用。
2.转变话语形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 信息传播的话语方式只有同目标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相吻合,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实践证明,对外传播中惯用的生硬政治语言和带有强烈官方色彩的宣传话语很难打动受众内心并产生精神共鸣。因此,陕西在对外形象传播工作中,要改变以宣传为主的话语形态,从政治语言向文化语言形态转型。要寻找与目标受众诉求上和话语上的共同点,融入世界话语体系,话语方式和表达方式要符合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实现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3.把握对外传播的规律和时机。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当中的重大事件,积极进行议程设置、对外传播和形象塑造,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形象传播的前期,信息传播应该有相当的强度并形成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宣传攻势。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的传播沟通工作应当形成长期、稳定的机制,要加强传播的顶层设计和内容优化。
4.加深教育合作,推进语言教育。 教育是加强传播效果的基础和长效条件。当前,陕西应当继续加深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教育界的合作,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增进与中亚国家的学术交流,同时打造城市景观环境规划、区域与城市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一方面要扫清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在文化互动、经贸交往、民间往来上的语言障碍;另一方面要以汉语推广为先导,传播丝绸之路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