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规:老乡摆席 饭菜登记(民生调查)
红白喜事办酒席,是农村绕不开的规矩。在陕西,一个乡镇一天之内最多有27次聚餐。老乡聚餐,一方面为农村送去了欢笑与热闹,一方面也带来了卫生、安全方面的风险。
11月起,《陕西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聚餐人数满50人要报告;聚餐人数超过200人的食药监部门要派专员现场指导;对于聚餐的食物还要留样……新办法的出台确有必要吗?能否落实到位?记者进行了调查。
吃饭要报告,小题大做?
农村聚餐多,卫生条件差;缺乏具体规定,很有管理必要
最近,合阳县坊镇赵家村的李增学,正在自家为儿子张罗婚宴。
细心的客人都注意到,李增学的家门除了喜庆的对联外,还贴有一张红色的公示表,内容为“合阳县农村家宴和流动餐车食品监督信息公示”,上面公示了采购的米、面、油、肉等原料的检查结果,全部合格。
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陕西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于11月正式实施。自家摆席,将不再像以往那样“我的地盘我做主”,而是要完成打报告、受检查等“规定动作”。
宴宾客也要打报告,这会不会有些“小题大做”了呢?
对此,陕西省食药监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处长马生学强调,食品卫生与安全绝非小事。“农村集体聚餐,大部分在农民家中,卫生条件较差。采购索要发票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大量使用外购凉菜等,都造成了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根据陕西食药监局的调研,当地一个乡镇一天之内最多有27次集体聚餐。近年来,农村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5月28日,陕西扶风县绛帐镇多名村民在兴无村一村民家中吃过婚宴后,就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
马生学还介绍,现在农村摆席为了图方便,往往请“流动餐厅”上门做饭。“流动餐厅”自备桌椅大棚、锅灶碗盆,承担买菜、做饭、洗碗等全套酒席服务,俗称“农村酒席一条龙”。据不完全统计,活跃在陕西省洛川县的“流动餐厅”就有72家,旺季时每个“流动餐厅”每月至少能置办50桌左右的酒席。
“‘流动餐厅’大多是农户自主经营,缺少行业标准和监督管理。绝大多数在购进原料时,既不进行质检,也不索证要票。”马生学说,“而且‘流动餐厅’一般卫生条件差,经营设施简陋,从业人员极少体检,杯盘碗筷更无专用设施消毒。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现象,村民也很难维权。”
此外,马生学说,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政策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仍缺乏具体细化的规定,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
聚餐要监管,如何监管?
报告、指导、留样、备案,有章可循
“知道李增学要为儿子的婚宴办50桌,我们提前3天将信息上报了坊镇食安办和食药监所。”赵家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李永孝介绍说。
李永孝是村里新设的食品安全协管员,主要承担食品药品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工作。协管员一般由村干部担任,信息报告就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根据规定,聚餐人数满50人的,由举办者或承办者提前3天向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内容包括举办者或承办者的基本情况、聚餐时间与地点、人数和人员来源、场地卫生条件、菜谱等。之后,协管员再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规定明确,农村集体聚餐的承办者应督促举办者及时报告聚餐活动。对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职责的承办者,将在当地媒体上予以通报或依法予以查处。
除了报告,还有指导。根据规定,就餐人数不超过200人的聚餐活动,由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超过200人的,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
前些天,洛川县京兆乡塬畔村村民老李,为去世3周年的父亲办了场纪念活动,邀请200多位亲友来家中聚餐。乡里就派了专职的食品安全监管员到现场进行指导。
纪念活动前夕,监管员到老李家,对原料逐一进行验收登记:通过票据检查来源是最基本的,猪肉的“三章”齐不齐、水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有没有、土豆发没发芽等,都要查。
此外,监管员还检查了老李所聘“流动餐厅”服务人员的健康证明,并指导了生熟分开、防蝇防尘、清洗消毒等事项。聚餐当日,监管员将乡食品监管站的应急留样柜运至老李家中。加工制作的所有菜品和主食,在上桌前都进行了留样登记。
报告了、检查了、留样了,并不代表完事了。根据规定,掌勺的大厨甚至帮厨的伙计,都要备案管理。“去年以来,渭南市登记备案的乡村厨师有1936人,县乡镇监管部门对这些备案的乡村厨师都进行了培训,以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陕西省渭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魏伟说。
规定很细致,能落实吗?
各方签字确认,检查情况张贴公示,协管员有物质激励
新规制定得细致,无疑对落实和监管提出了挑战。
乡里有时一天内有多场聚餐,而且人数也多。监管人员会不会管不过来呢?
陕西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员多、场子多的时候,监管人员就会进行分点轮流指导。目前,乡镇监管所也配备了执法车辆,可以进行巡回指导,保证监管全覆盖。
虽然是跑片儿指导,但工作内容并不打折扣,具体操作规范还得遵守。这样一来,会不会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呢?
事实上,检查结束后,监管人员会现场填写《农村家宴厨师登记表》《农村家宴申报备案表》《农村家宴现场指导记录》《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承诺书》4类表格。家宴事主、厨师、监管员、协管员等要进行签字确认,在醒目位置对检查情况进行张贴公示。如果监管人员工作不到位,大伙儿看在眼里、写在纸上,也是有案可查的。
监管到位,协管也不含糊。新规的一大亮点,是在村里设立协管员,节约行政成本。不过,协管员懂食品安全的事吗?乡里乡亲的,会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徇私舞弊呢?
要知道,协管员可不是谁都能当的,得通过考核。在上任前,村里的协管员都会由镇食品药品监管所进行集中培训,内容主要是一些食品药品安全的基础知识。
此外,据陕西省食药监局介绍,村里的协管员也是有补贴的。根据各地财政收入情况,每月给协管员50元—100元不等的报酬,作为激励。比如合阳县,村级信息员每报告一例农村家宴情况,就会得到10元的财政补贴。
在农村集体聚餐的新机制下,老李家的酒席办得别有一番滋味。尽管多了几道步骤,还有人跑前跑后“监工督查”,但毕竟吃得放心,老李的亲友也都很满意。
链 接
农村食品安全怎么保
早在2012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监管层面,意见要求各级食药监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逐步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
意见强调,针对农村各类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应全面落实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签订餐饮食品安全承诺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针对关键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品种,要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对于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意见要求地方食药监部门要做好备案和指导工作,加强对农村厨师的培训和管理。需增强对农村小餐饮和“农家乐”的监管,完善应急管理措施。深入开展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切实加强监管绩效考核。
在意见指导下,包括河南、浙江和江西等地,也出台了监管办法。
比如,河南周口要求,凡农村集体聚餐就餐人数40人以上的,举办者应提前1天向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备。浙江嘉善则要求,5桌及以上或者50人及以上集体聚餐的,必须进行报备,同时监管部门应根据活动规模实行分类指导。江西丰城要求,村委会应派食品药品信息员在聚餐前一天或当天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