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为了家园的安澜

14.01.2015  10:11
  近年来,榆林市按照“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安全第一、全力抢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夯实各级防抗责任,市县水利部门抓早动快、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履责、超前准备,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抓早动快,全面做好各项备汛工作。2013年汛期结束后,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着手安排部署来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总结经验教训,细化工作方案。

  2013年底,榆林市抽调各县区防汛办主任、河库站站长、抗旱服务队队长等相关责任人召开座谈会,邀请省上有关专家领导讲解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技术要点,听取总结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统一认识,研究部署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重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2014年3月初,榆林市连续做出汛前准备安排,督促各县区开展汛前检查、预案修编、责任人核对、物资摸底统计、通讯设备检查维修等工作,准备工作安排较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4月下旬,分别由榆林市水务局5名副局长带队对全市备汛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据统计,共发现9座水库、43座淤地坝、16处河道、26处水毁、山洪灾害、城防等存在漏洞和度汛隐患。榆林市防汛指挥部召开专题会议,对排查出的度汛安全隐患逐一分析,确定分类处理方案,下达整改任务,要求县区和相关责任单位尽快制定整改方案,逐项予以消除。

  为了建立健全防汛组织保障体系,榆林市认真修订了城防、水库、山洪灾害、河道、通讯等预案,突出体现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一些沿河涉水在建项目,要求编制了度汛预案。年初,榆林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榆林市防汛应急预案》、《榆林市抗旱应急预案》,全市共修订城防预案12个、水库预案107个、山洪灾害预案1000多个、河道预案14个、抗旱预案13个,中型以上淤地坝实现“一坝一预案”的历史性突破。市、县两级防汛部门和水库管理单位对辖区的防汛物资进行了更新补充。市财政安排255万元市级防汛抗旱抢险物资专项资金,通过招投标和自行采购的方式完成了采购和储备。榆林市防汛办编印了《榆林市防汛抗旱通讯录》和《榆林市防汛抗旱手册》,以便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指导。

  为了强化抢险队伍的实战水平,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与绥德县政府、市水务局与榆阳区分别举办了防汛联合演练和淤地坝抢险演练。演练以防御局地暴雨山洪和无定河洪水过程为背景,科目涵盖了预报会商、决策部署、指挥调度、险情处置、撤离避险、应急保障等防汛抗洪工作的主要环节,突出了该市河流、山洪防汛工作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演练活动涉及的范围大、科目全,各相关部门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为各县区进一步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借鉴。其他县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抢险演练。榆林军分区召集驻榆部队到横山、靖边开展防汛抢险实地查勘,为抢险救灾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防汛抗旱知识。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力宣传防汛抗旱法律法规、防灾避险常识、山洪灾害防御等,树立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人民群众防汛救灾意识进一步增强。

  加强领导,夯实防汛抗旱责任。2014年以来,榆林市继续推行市级领导分片联系县区防汛工作,深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特别明确县区长作为辖区第一责任人,分管县区长为直接责任人的防汛责任制。

  为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会商研判、抢险救灾工作力量,榆林市政府对市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进行了优化调整,加强市级防汛会商和抢险专家组人员技术含量,市县两级对一些防汛重点指定具体技术责任人。5月23日,榆林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专题会议”,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将防汛抗旱的目标任务量化,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将相关责任人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各县区将防汛责任落实到乡、到村组、到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完善设施 提升功能
  消除隐患,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在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责任、健全制度体系的同时,近年来,榆林市陆续启动了一些防洪工程建设,全市98座水库,已除险加固71座,2013年新启动的榆阳区东河、米脂胡麻、绥德刘家坪、靖边韩家峁、龙头峁、庙界、横山喇嘛畔等7座小(二)型水库建设任务,已完成主体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年初以来,府谷十里长川等3处工程完成技术预验收,佳县佳芦河王家砭段等3处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府谷清水川白家焉段、横山芦河塔湾段正在加紧建设,相继开工建设了榆阳白河马合镇和岔合则乡段、府谷孤山川房塔镇和花塔镇段、子洲淮宁河老君殿乡段、绥德淮宁河田庄段工程。对排查出严重险情的淤地坝,按病险危害程度分类排队,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经过市县两级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所有项目正在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固和完善,为安全防汛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提高通讯保障水平。2013年,榆林市投入巨资建成了市级防汛会商系统,铺设并连通了与省上、12县区的一主一辅(4M)光纤链锯,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榆林市水务局积极与市气象局联系,通过气象部门,新建2要素雨情监测站117处,6要素雨情监测站3处。在“五河四川”及防汛重点地段,包括淤地坝新建水位视频监控点(一期)68处,全面提升防汛预警预报能力。

  为了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掌握雨水情信息,提高防汛抗旱决策科学化水平,榆林市防汛指挥部投资近30万元为各水库、骨干淤地坝配备了报讯终端设备。截至目前,榆林市12县区已全部完成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基本建设任务,确保汛期发挥作用。

  加大河道执法力度,确保河道行洪通畅。榆林市河流众多,防汛重点主要在“五河四川”,即黄河、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孤山川、皇甫川、清水川、石马川。为了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确保河道管理规范有序,保障河道行洪安全,榆林市在汛前下发了《关于加强河道管理确保安全度汛的紧急通知》,并对重点河段进行了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逐一落实了整改方案和措施。同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式出台实施了《榆林市河道管理办法》。榆林市防汛办根据河道管理现状,明确了河道管理责任人,进一步规范了河道采砂行为,强力规范涉河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涉河工程的行政监管,认真制定落实施工度汛方案,保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

  同时,积极开展河湖专项执法大检查。神木县由水务局牵头,公安、住建、有关乡镇参与联合执法,对乌兰木伦河陕蒙交界处非法侵占河道纠纷事件进行调解,责令神木河道站负责清理河道弃渣弃土。府谷县充分利用新修准神铁路建设时需要大量土石进行回填的大好机会,将原悖牛川河道内弃土弃石全部清理出河道,恢复了河道原貌,确保了汛期安全度汛。

积极应对 安然无恙
  2014年进入汛期以后,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冒着雷电阵雨,带领市水务及防汛办等部门负责人,深入榆阳、佳县等县区的库坝检查全市防汛工作。他强调,要提早部署、排除隐患,夯实责任、严加防范,既要紧盯雨情汛情,更要关心群众安危,真正把防汛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全市安全度汛。针对7月8日至9日强降雨过程,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带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榆阳区尤家峁水库、古塔沟山洪治理区和市区怀德路泥沙淤积街道隐患点等地,实地检查防汛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全市安全度汛。2014年7月上旬,根据市委安排,市委督查室对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各乡镇防汛值班情况进行了抽查,抽查情况向全市通报,对存在问题,责令相关县区及时做出处理意见。榆林市防汛办委托榆林联通公司,在汛期对县、乡、村组防汛值班情况、汛情传递情况进行了5次带、值班情况抽查,将抽查情况通报全市,并责令县区做出处理。去年以来,全市对防汛值班脱岗、信息传递不及时、防汛信息不清楚等现象,各县区纪检、监察部门通报批评单位、乡镇11个,处分县乡工作人员52人。

  在2014年7月份的几次降雨期间,榆林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实地和防汛指挥中心检查防汛工作,与各县区进行视频连线,询问实时雨情、水库水位和运行情况,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各县区应急反应能力,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市水资源短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局部地区干旱的情况几乎每年都发生,为此,榆林市始终把抗旱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来抓。

  榆林市按照省抗旱办下达2014-2016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和中央专项补助资金计划,及时开展了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2014年涉及7个县、13个项目都已完成省、市级的审核。为了更好地完成2015、2016年的抗旱规划项目,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的技术骨干人员,借鉴过去项目中暴露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对抗旱项目进行甄选,对前期工作不扎实、建设条件较差的项目,严格按照“早建早补、晚建晚补、不建不补、定额补助”的原则安排,并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适当调整年度计划。

  2014年入春以来的几次有效降雨,使得全市大多数农作物基本入种,但进入7、8月份,部分县区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充分利用抗旱设施,集中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旱情,确保了全市粮食生产大丰收。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榆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市、县防汛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上的宗旨,以防患于未然指导思想,未雨绸缪,众志成城,正在塞北大地谱写着防汛抗旱、与各种自然灾害英勇拼搏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