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这个法官不一般

27.04.2015  11:51
  罗红涛总是站着。在法院立案信访大厅的服务台、社区法官工作室,甚至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习惯性站着。 

  “因为来访的群众一直站着,所以我也必须站着。”罗红涛说,群众是官司缠身才来法院,心急火燎地怎么能坐得住?这么多年了,他就这样将心比心,和当事人面对面说啊说。 

  个头不高、微胖、圆圆的脸,年过40的罗红涛总是那样待人和善,笑脸相迎。十多年的法官生涯,就凭着这股子耐心和和蔼可亲,他成了当事人眼里的知心大哥,同事眼里的可靠兄弟,困难群众眼里的和善亲戚。他办案多、快、好,这么多年获得了太多荣誉。今年年初,他又光荣地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这个法官办案多 

  四月的铜川新区,鲜花绽开,空气清新。罗红涛就工作在他眼中的这座“欧洲小城”。 

  2002年,有着西北政法大学学历背景的罗红涛从耀州区法院选调到铜川市新区审判庭。伴随铜川新区建设速度加快,新区审判庭民商事纠纷逐年增加,每年审理的各类一审案件800多件,可办案法官只有7名,压力山大。 

  “我想试试诉前调解?”罗红涛动了念想。在民诉法修改前,诉前调解不是法律规定的必要程序,也不是一项硬性工作。可罗红涛还是自我加压,把诉前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么费心费力做诉前调解并不是他异想天开。作为立案法官,他觉得,如果自己能够从案件的入口开始做工作,主动作为,既能减轻法官的办案压力,又能减轻群众的诉累,实现案结事了。 

  作为资深法官,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云龙告诉记者:“诉前调解,在当时全国法院还都没有搞,所以说,罗红涛提出的诉前调解,在全国法院具有试水意义。” 

  诉前调解,可不是坐堂审案,它需要时间、耐心和毅力。记者跟着罗红涛采访一天,立案室里来寻求调解的群众来了一茬又一茬,把他忙得团团转。“和走诉讼程序比,对打官司的群众来说,诉前调解确实是省时省力省钱,两家人还不会因为上了法庭结下梁子。

  白天调解案子,晚上写法律文书,罗红涛几乎每天都要延迟下班,就算是下班了,当事人把电话打到家里,甚至登门咨询,他一点也不厌烦,总是以法说理,以理说事,让当事人高兴而去。一看表,往往都是晚上10点以后了。 

  “说实话,我是咬着牙在坚持。”罗红涛坦言自己有时候也感觉很累,调解需要洞悉当事人心态,筛查每一件纠纷的调解可能。一般案件平均需要3—4次调解,复杂的要10余次才能达成协议。 

  这种磨炼和坚持让罗红涛成了办案能手,凡是他经手的案子调解成功率很高,他的个人诉前调解办案量已经连续四年是全市第一,全省也不多。在2010年,他办理的诉前调解案件还只有68件,2014年,上升到159件,平均两天一起案子,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个法官办案快 

  “调解比走诉讼程序快,罗法官办案比其他人快。”4月14日下午,来新区审判庭立案的杨涛律师告诉记者,老百姓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对簿公堂,他们希望法官当场能断则断,快速结案。 

  快,确实是罗红涛办案的一个特点。记者也给罗红涛算了一笔账,2014年,他一共办结159件案子,这意味着平均每两天就要办完一个案子。办案快有什么诀窍吗?“吃透法律,明白人情世故,才能学会面对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罗红涛坦言。 

  2014年10月,新区高家村的老王找到罗红涛告状,20年前他借给村里的5000块钱,村里不认了。老王20年前家境很好,那时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现在整个高家村,属他家最穷,村里人都盖了楼房,就他还住在烂平房里。家境的跌宕起伏,让老王脾气变得格外暴躁。 

  现在老王不光想要回那5000块钱的借款,还张口要10万元的利息。刚接到案子时,罗红涛很困惑:村干部都换了好几茬,诉讼时效早就过了。当年村上打给老王的借条也被老鼠啃得稀巴烂。这可咋办?谁知老王指着罗红涛:“你是不是怕得罪村干部,不想管这事了?” 

  罗红涛很委屈,但他明白,农村很多人不懂“诉讼时效”这个法理,只认“欠债还钱”这个情理。“这个案子只能走调解这个路子。”罗红涛连续三个晚上抽时间把借条的碎片一片一片拼凑起来,碎片被老鼠啃得太小了,看得人两眼昏花,可是最多也只能还原1000块钱的借条。他多次和村上的干部沟通,考虑到老王家的实际情况,村里决定把5000块钱还给了老王。历时两个月,一场20年的陈案终于了结了。 

  在外人看来,罗法官办案快,只有罗红涛自己知道这是以牺牲个人时间、精力和家庭为代价的。每次调解完后,他都让当事双方君子协定,在赔付期限内把钱结清。他会在这个期限内隔三差五打电话,确定中间不会出变故。2014年10月,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被告把一万多块钱拿到法院已经是下午7点了,原告却因故不能及时过来取钱。这让他很纠结,钱放办公室,不安全。放自己兜里,公款不敢那样动。拿回家里,太操心了。这时,楼道黑了,办公室就他一个人,他一直等到晚上10点。当原告接过老罗一直捂在手里的钱时感动不已。 

  这个法官办案好 

  老百姓打官司就图个公道、气顺。罗红涛当法官十几年,始终把“公道”这杆秤放在心中。 

  家在新区的李想与妻子张美丽闹离婚,案件起诉到了新区审判庭。罗红涛了解到这对小夫妻都是外乡人,为了谋生一同来到新区,多年的患难与共成就了他们的姻缘,还买了商品房。现在日子过好了,小两口却常常因为口舌之争闹得不可开交。 

  “宁拆一家庙,不拆一家人”。为了不给双方留下遗憾,罗红涛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将案件进行冷处理,把离婚协议“”了一星期。罗红涛又把他们叫到法庭,鼓励双方勇敢面对婚姻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困难,结果女方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鲁莽,差点葬送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主动表示撤诉。手续办完临走时,张美丽激动地对罗红涛说:“太感谢罗法官了,要不是你,我们这个家可真的散了。” 

  罗红涛还有个习惯,就是下乡调解从不穿制服、不开警车,穿便装、骑电动车。他认为只有照顾了群众的感情,才能保住当事双方的交情。他曾调解过一起亲友间的借款纠纷,原告在铜川新区一市场内做小生意,家庭条件较好。2010年以前,他曾多次给家在铜川偏远小山村的亲戚借款,共计约20余万元。谁知,原告突然患上脑梗住院治疗,急需一大笔医疗费用,当家人想到找亲戚要借款时,亲戚却拒绝还款。为了能尽快讨回债务,罗红涛6次往返被告居住的小山村,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后来被告来到医院,看着病床上的亲戚,觉得愧疚。最终,把钱还了,原告的病有所好转,两家的交情也还在,逢年过节还都相互走动。 

  “罗法官不简单,办案耐心细致效果好,他能主持公道,说话有威信,有时候家庭邻里矛盾不愿意跟家人说,都来找罗法官倾诉。自从罗红涛的‘法官工作室’设在这里后,社区安宁了,连续几年都被评为和谐社区。”裕丰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博说得很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