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多措并举保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06.11.2014  10:56
            历时10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进入倒计时。作为水源的发端地,陕西为南水北调中线工作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汉丹江出省境水质情况如何?
     
          据国家南水北调办、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连续两年对我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考核结果和今年前两个季度对规划控制断面和省界断面的水质监测,我省境内汉丹江干流及省界断面已达到调水要求。其中,汉江出省境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Ⅱ类,丹江出省境水质稳定在Ⅲ类,主要入库河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要求。考核设置的12个控制单元年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83.3%,2014年1-8月达标率上升到91.7%,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始终保持在Ⅱ类水以内,其中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2014年较2011年下降1.9%。
     
          近年来,我省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实施为抓手,加快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开展汉丹江综合整治,实施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全面推进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开展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工作责任。对污染治理项目进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把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对国控、省控污染源全部实行在线监控。对重要流域和重点控制单元建立“河长制”。颁布实施了《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将水源保护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
     
          全力推进规划,有效保护水质。污水处理项目23个建成试运行;垃圾处理项目25个项目建成试运行。市县两级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项目实现了全覆盖;水土保持项目完成投资7.98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96平方公里等。
     
          积极主动作为,启动汉丹江综合整治工程。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61亿元,建设堤防(护坡)190公里,治理河长267公里,415多条小流域得到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867平方公里。
     
          坚持循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6亿元,用于培育和壮大陕南现代循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茶叶、柑橘、中药材等“一县一产业”,着力带动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2013年,陕南三市实现生产总值1997.16亿元,连续5年超过全省平均增速。
     
          实施移民搬迁,加大水源涵养。到2013年底,已有20余万户,75.35万人搬进新房,累计完成投资374.87亿元。同时,对迁出的区域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水源涵养功能明显改善。
     
          加强资金筹措,保障项目建设。“十二五”以来累计整合中央基建资金等各类资金33.35亿元;安排陕南循环发展、移民搬迁和重点镇资金130亿元;累计安排陕南三市93亿元国家生态补偿资金;陕南各市拿出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20%用于弥补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
     
          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在即,水质保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陕西的工作责任也随之加大。为确保完成水质保护任务,下一步我省还将在保持水土项目建设、建立汉丹江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展开重点部署。
     
          加快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工业点源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尾矿库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建立汉丹江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修订完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研究出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补贴政策,建立省内生态补偿机制和增长机制;推动水源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严把项目审批准入门槛,统筹规划镇村设置、产业布局,坚决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黄姜、造纸等项目,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积极争取转移支付和开展对口协作,尽快启动实施水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合作项目,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大企业交流,进一步加大中省财政资金的倾斜支持,进一步推动水资源价格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