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纪实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庆文说:“人民群众对全省法院队伍满意度连年上升的背后,是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和全体法官秉承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正如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陕西调研考察时深刻指出的,不管形势怎么变、条件怎么变、环境怎么变,司法为民的宗旨不能变。对我们来讲,评判法院工作好不好,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司法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
深化理念引领 坚持“四心”为民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充分运用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好司法为民的“排头兵”,成为摆在陕西法院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认真思考、精心谋划,在全省开展“司法大调研”、深入了解群众司法需求、专题学习研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四心”为民的总体要求。
一是心中有人民。首先解决与群众的感情问题,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法官干警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把司法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心中,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用心听民声。健全完善了法官干警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建立了上级法院法官干警定期下访与基层法官干警“同吃、同住、同办案”制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企业等地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掌握民情、接通地气,确保法院工作拥有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三是真心解民忧。牢固树立“公正司法就是最大的司法为民”的理念,通过公正、高效、严格、文明司法践行司法为民;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信号、群众需求作为重点、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把严格司法、保障民生和热情服务有机统一起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的人文关怀。
四是倾心抓落实。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狠抓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的落实,言必行、行必果,做到不见成效不罢休,决不让承诺流于口号,决不让希望变成失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司法服务实实在在、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聚焦公正司法 夯实为民根基
公正是司法为民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公正就谈不到司法为民。在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正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此,陕西法院把公正司法作为谋划推进全省法院工作的出发点,把提升审判质效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在全省法院凝聚起了倾心抓质效、全力保公正的共识,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的全面深化。
抓手一:抓管理提公正。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的重要作用,从审判工作实际和审判规律出发,不断修订完善案件质量评估考核指标,建立健全配套考核办法,加大案件质效责任管理力度;推行案件质效逐月通报、季度分析、半年研判、末位检查制度,推动落实审判管理的主体责任;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清理,严格审限管理,促进均衡结案,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9%以上。深化“两评查”活动,对1800余件进京涉诉信访案件开展了专项评查,实行责任倒查,对发改、指令再审案件重点评查,有效提高了法官的质效意识。2014年上半年,全省审判质效综合指数大幅提升,核心指标明显改善,一审案件改判发回率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新收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同比下降16.36%,其中省法院下降38.32%。
抓手二:抓公开促公正。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共网上公布裁判文书11万多件,对882件典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网络直播,减刑、假释案件全部上网公示;实现了执行案件进程网上可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悬赏、拍卖网上公告,执行举报投诉网上受理;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上线运行,全省发放司法公开告知书7.46万份,4286人(次)通过公众网查询案件流程信息;省法院成立了网络新闻中心,建立网民意见的收集、研判、处置机制,三级法院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和网上院长信箱,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抓手三:抓监督保公正。出台《审判层级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了审判委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界限,层层落实了定案把关责任;制定量刑规范化意见、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办理规程、小额速裁程序规范等,开展疑难新类型案件法律适用研讨,召开刑事、民商事、执行、审判质效等专题业务会议,坚持对下级法院分片分类指导,着力提升审判工作水平;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联络工作,积极推进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健全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参审、考评、退出和保障机制,推广米脂县人民法院“三三制”(法官、人民陪审员、社会力量各占三分之一)审判模式,深化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建议工作,让更多的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不断拓展司法民主。
完善为民网络 创新便民举措
人民群众不仅期望司法公正,也期望司法便捷高效。陕西法院围绕诉讼群众最期盼的“四个能不能”,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连续两年推出20项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亮点一:完善网络创新机制。在全省推广立案信访大厅规范化建设“莲湖经验”,改造提升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把法院最好的场所、最好的服务提供给诉讼群众,构建了司法为民的机关平台,去年以来共有2.89万件简易纠纷在立案信访大厅得到了快捷化解,网上预约立案470件,受到最高法院肯定;以“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为基层平台,推动审判力量下移、工作重心下移,有效解决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地调解纠纷3.76万件;以审判“五进”为载体,实现机关和基层有机结合,巡回审理案件4.31万件。建立民事小额诉讼速裁机制,快速审结案件878件。富县法院创造的“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便民联动机制,被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称赞为“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和依法治理基层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基层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制度成果,向全国法院发出通知推广。
亮点二:保障群众胜诉权益。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与公安机关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查找被执行人线索、查控被执行人车辆工作力度,与25家银行签订了“点对点”网络查控协议,已开通17家,加大公布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工作力度;认真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专项清理,执结案件176件4298万元,按期完成了全部清结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清理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专项治理,执结案件134件;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活动,执结1968件,其中720件旧存积案全部执结。
亮点三:着力解决信访诉求。2013年,两次部署开展专项行动,集中化解和清理涉诉进京赴省访513件,群众来信、来访、进京越级访同比分别下降15.9%、46.9%、68.8%,涉执行信访化解率位于全国前列。2014年,对进京访案件继续实行统一交办、领导包案,开通三级法院远程视频接访平台,截至目前共视频接访51件(次)。健全完善“诉访分离”等六项配套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涉诉信访法治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力度,2013年以来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2416万元,为刑事被害人、涉执行、信访特困群众落实经济救助2100万元。2014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同比下降54.17%,其中省法院下降42.21%。
改进司法作风 树立为民形象
良好的司法作风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的重要保障。陕西法院以改进司法作风,端正为民态度,树立为民形象为发力点,形成了“三不”。
一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坚持查“四风”、抓整改、建机制,自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检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专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六难三案”等突出问题,健全完善民意沟通、考核考评、审判责任、从优待警、基层保障、接受监督六个方面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法院法官干警工作作风明显改进。陕西日报以《陕西高院呈现风清气正新气象》为题作了报道。
二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走形式。着力整治“文山会海”、调查研究、“三公”经费和办公用房、公务车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通报违反规定的行为,三级法院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风肃纪。
三不:大力推进廉洁司法,不留情面。省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指导全省法院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彻最高法院“四个从严”的要求,建立下级法院党组向上级法院党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双述双报告”制度,注重发挥廉政监督员、廉政监察员的监督责任,开展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和警示教育活动,落实廉洁司法“六个一”(向法院系统每一位干警发放一本廉政书籍、发放一张廉洁自律提醒卡、每周编发一条廉洁自律提醒信息、开展一次审务督察暗访、年度组织一次廉政法规考试、年度组织一次跟踪问廉问卷调查),制定《加强队伍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和《法官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司法廉洁风险的节点管理,加强对法官干警的教育监督;开通网上投诉举报平台,开展司法巡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去年以来,全省法院有53名法官干警因违纪违法受到党政纪处分,2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查处和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维护了司法廉洁。
回首司法为民的一个个脚印,阎庆文深有体会地说:“实践昭示我们,任何时候人民法院都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动摇,否则司法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离正确轨道。践行司法为民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真正使人民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保障民生、赢得民心;必须始终坚持把公正作为最大的为民,严守公正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实现服从宪法法律和体现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