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洋县一农妇走出创业路:小叶子做大文章
中新网陕西新闻9月22日电(记者 田进)谢志建是1966年出生在陕西洋县谢村镇的一名普通女孩。她儿时挥动鞭子放牛时,就采挖零星的野生药材贴补家用;20年前她走村串户收购药材,积累了对多种中草药的鉴别经验。
多年以后,她拥有了不断扩大的药材种植基地,为保健品生产、加工提供了好品种、高质量的原材料。也为创建以药材种植、采摘、加工到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药企奠定基础。
谢志建不满3岁时,母亲因病离世,贫寒的家境使父亲无力抚养5个姊妹,她被迫寄居在二伯家里。为了减轻二伯家的经济压力,她放弃了上学放了4头牛挣工分贴补家用。放牛间隙,还采挖山坡上零星的野生药材,背到几十里外的集市上换钱,为家里买油盐酱醋,给爷爷买药。
1989年,谢志建瞄准洋县平菇种植生意,学习种植。到大小饭店推销,第一季蘑菇收入350元,扶持了12家农户共同致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出现,她不得不转产开了间小饭店。1992年,她的丈夫突然离开人世,当时女儿不足6岁。不久,饭店租赁的房子要拆除也被迫关门。
谢志建拿着仅有的500元钱,开始贩卖中药材。她做生意童叟无欺,不缺斤少两、压级压价。几年下来,在药农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累计购销中药材2万余吨。5年后,生意逐渐扩大的谢志建瞅准了药材发展的大好前景,借资承包了1000余亩荒坡,建起了全县首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1996年,谢志建大胆开拓开辟了外销渠道,为洋县优质的中药材找到了更大的市场。那些年,她“白天拼在市场里,夜间睡在火车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起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与江苏、广州等几个大型制药厂签下了长期的销售合同。
在药材外销过程中,谢志建了解到银杏叶黄酮含量高。2011年,她建成了年产50吨的银杏黄酮生产线3条。目前,实现年产值6800多万元,生产的银杏黄酮药品远销国内外。解决了150余名下岗工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同时,她还投资200余万元,免费提供种苗50余万株、种子20余吨,在洋县四郎、金水、戚氏等镇建起了万亩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华阳、八里关、四郎、金水、槐树关等镇10万多民众发展中药材产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谢志建并没有停步不前。她表示,将依靠洋县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药材生产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以老年人养生、康体、休闲娱乐为主的养老服务项目,将传播爱心和守护健康作为一生的责任和使命来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