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陕西渭南市 60年“水盼”的终结

17.12.2014  13:34
第3573期    出版日期:2014-12-16
            “盼了60年,前天才告别苦咸水,吃到放心的自来水。”7月10日,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宫里镇雷村,老人王玉贵不紧不慢地告诉记者,“我今年72岁了。自记事起就盼水,盼了60年,终于是喝上放心水了,可我也就能用上三五年。要是能换一下,让我盼上三五年,用上60年,那该多好啊!”

          朴实而又意外的话语,让记者每次喝水,就想起这让人揪心的话语。
旱塬的“水渴望”
            缺水、高氟水、苦咸水不仅考验着渭南市的民生水利建设,更考验着该市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和执政水平。

          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东部,辖一区两市八县,总人口550万,农村人口420万。渭南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1/6。同时,渭南市境内地下水矿化度高。据卫生部门普查,渭南市除华县、潼关县外,其他各县(市、区)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存在含氟量超标现象。全市有100多万人处于高氟水区,患氟斑牙的有72万人,患氟骨症的4.9万人。水,长期成为渭南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制约因素。

          2010年年底,渭南市开展第二次农村饮水安全状况核查,把166万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纳入陕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2011—2013年全市共完成投资8.67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0处,解决了1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13年年底,全市农村供水能力达到30.8万吨每日,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8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

          “2014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126个,总投资2.4亿元,计划解决4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11月上旬,已建成工程95处,受益人口32万人,在建项目31处,累计完成投资2.05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5%。我们将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作为今冬明春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细化指标,倒排工期,控制节点,严格考核奖惩,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渭南市水务局局长石正福说。

          “多年来,在中央、省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农村群众吃水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城乡供水事业发展仍处于补欠账的初级阶段,难以适应群众的用水需求。”渭南市主管领导坦言,“按照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提质、增效的要求,我市南北黄土台塬区还有50万农村群众因干旱存在水源不足问题,许多单村供水工程还未配备消毒设施,渭北‘380岩溶水’的氟化物、硫酸盐等指标距国家标准还有距离。这些都是我们还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初成的供水网
            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这是以前关中缺水严重地区群众的无奈与窘迫。

          富平县宫里镇雷村有近万人。长期以来,用水是困扰当地群众的大难题。该村曾先后多次试图找水打井,但都由于地质结构过于复杂,未能如愿。村民只能以水窖贮水,用水高峰期不得不到8公里外的地方拉水。由于地方较远,这里群众拉水成本每立方米高达30多元。

          7月8日,雷村供水工程“380岩溶井”在960米的地下钻探成功,日出水量达2400立方米。富平县宫里、齐村、庄里镇2.5万名群众终于吃上了干净、卫生、放心的自来水。

          “我们吃水终于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也不用接雨水了。”富平县梅家坪镇新安村郭西珍喜笑颜开地说。郭西珍告诉记者,村里原来用水的艰难不可想象,紧张的时候,吃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洗衣服洗澡了,半盆混浊的雨水,一家人先用来依次洗脸,之后洗衣服,洗完衣服之后再喂猪羊。现在24小时供水,一开水龙头,水就来了,许多村民都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

          11月14—15日,记者跟随水利部督察组在大荔县、合阳县看到,各个乡镇的田埂道边、村头巷尾都是热火朝天搭建供水管道的场面。

          为了让群众吃上安全放心水,渭南市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在更大范围寻找优质水源,在更深层次关注水质安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联乡联村区域供水工程建设。针对山区地带,渭南市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小、中、大”工程并举的措施,在人口集中区建大中型供水工程,在村庄分散的山区,就地找水源,采用单村或分散式供水工程。

          渭南市依托渭北“380岩溶水”水源,续建了蒲城袁家坡、大荔育红、合阳申都等10处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新建了澄城东庄、富平页坡、合阳路井等26处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彻底结束了180万群众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目前,全市千吨万人以上区域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280万,覆盖城镇人口40万,初步形成全市城乡供水基础网络。
  管护的好机制
            大荔县西苑供水站采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供水范围涉及羌白、下寨两镇35个村的6.98万人。在供水站检验室,化验员师少鹏正对水站储藏水进行每天1次的例行化验:“我们主要是化验色度、浑浊度、pH值、二氧化氯、细菌总数等21项指标。”

          “三分建,七分管。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供水工程没达到使用年限就不能正常供水的案例并不鲜见。”大荔县水务局局长马政远说。

          在渭南市,原来兴建的一些标准较低、集水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的水窖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部分饮水安全工程已到使用期限,渗漏老化现象非常严重,一遇干旱或雨水不能形成地表泾流时,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依旧。

          渭南市坚持建管结合的原则,按照“修建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处水价、落实一处管护责任、服务一方群众”的“五个一”目标,把落实管理责任作为项目验收的先决条件,对未落实管理机构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对于跨乡镇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组建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跨村供水工程由乡镇组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以村为单位的小型工程由受益村民组建用水户协会进行自我管理;以户为单位的水窖工程,实行自建自管。

          目前,渭南市组建县级供水管理机构49个,覆盖人口258.3万;组建乡镇供水管理机构21个,覆盖人口29.4万;组建村级供水管理机构835个,覆盖人口122.6万;农村分散的自建自管用水人口9.8万。乡镇以上专业管理机构管理工程覆盖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70%。同时,对建成的较大供水工程由县水务、物价部门共同核定水价。以村为单位的小型供水工程,按照政府指导水价,民主决策、协商自定水价,并落实维修基金,按水费5%提取工程维修基金,上交基金专户。富平、白水两县已出台管理办法,提取维修基金80万元,努力实现“以水养水、良性发展”的机制,确保工程长久运行,群众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