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电视问政”搭建党群“连心桥”

01.07.2015  11:39

  新华网西安6月30日电(记者陈晨)领导干部坐在演播室内,就其负责的工作情况当面接受现场观众评议,直面颇有些“不留情面”的问询,场外还不时有意想不到的辛辣问题通过热线接通,整个过程通过电视向全市直播……

  在陕西省渭南市,一档名为《百姓问政》的电视直播节目,正在成为当地群众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党员干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接受群众监督的电视问政形式,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6月上旬刚刚上完节目的渭南市科技局局长张向民深有体会地说。

  这档节目始于2013年12月,不少渭南市民还记得第一期上节目的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在面对观众质问卤阳湖排污问题时满头是汗的样子。节目开始时,首先播放了电视台根据群众反映线索拍摄的“暗访片”,此后,观众就雾霾治理、水污染治理、环保执法等问题先后发问,问题之直白、尖锐,直击环保部门工作中的多个薄弱环节,令这位负责人如芒在背。

  “作为环保人,被群众提的问题‘问住了’,我内心压力很大。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远没有到位。”这位负责人坦言,这是一次让他终生难忘的经历。会后,他立即带队对卤阳湖排污问题进行现场督办,时至今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节目承办单位之一渭南市投资环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马小红介绍说,为避免出现“演戏”“排练”的作秀情况,栏目组会事先对暗访片的内容和群众提问严格保密,不会向嘉宾透露。“事实上,观众现场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随机的,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就避免了有关部门预先做好准备,回避问题,讲官话、套话。

  开播至今,“不留情面”的问题直指政府部门施政中的短板,一直是节目的最大亮点。每一期节目开始前,电视台还会用用几分钟时间播放上一期被问政单位对于节目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处理情况,让老百姓看到“问政”效果。

  部分参与节目的群众与基层干部表示,节目打破了干群间的“隐形玻璃门”,借助新颖而直接的互动形式,基层群众获得了提出质疑与表达诉求的渠道,让群众知晓政府在做什么、如何做,更密切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与联系。

  《百姓问政》节目每月两期,问政对象基本都是各部门一把手,话题则按照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时间节点”设计。如冬季针对雾霾现象由环保局接受“问政”,春节期间就食品安全问题安排食药监局上节目。近期,结合当地一些重点工作,节目又设计出专题“问政”,邀请相关区县、部门负责人一同接受群众询问。

  节目承办单位之一渭南市监察局局长孙建国表示,从节目开播至今情况看,群众的问题大多“一针见血”能问到“点子”上。节目对渭南各部门触动也很大,形成持续的“倒逼”压力。

  “上完节目并不意味着闯关成功、万事大吉了。我们意识到,如果不重视群众意见,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迟早会出问题。现在,我每期都看节目,从群众对其他部门的提问警示自己,对工作举一反三。”渭南市环保局局长张永说。

  渭南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目前《百姓问政》节目在渭南已形成品牌效应,不少观众连续多期要求参与节目。富平、澄城等远郊县观众不顾路途遥远,自掏腰包来参与节目。“电视直播是‘真正的民声反映’,给了老百姓表达声音和观点的平台,应当坚持办下去。”长期关注节目的渭南市民李冬汉说。

  截至目前,《百姓问政》节目已直播28期,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近千件,处理率达90%以上。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建立跟踪督办机制,限期要求承办单位对以书面形式反馈处理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渭南通过电视问政等措施,加大公众参与推动政务公开的力度。这是基层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的有益探索,对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可以起到倒逼和引导效应,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生动尝试。”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