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扎根秦巴 特色办学 服务区域发展
23.11.2016 22:17
本文来源: 教育厅
陕西理工大学南校门
汉中因秦巴山水的独特风韵而神奇秀美,因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而闻名遐迩,也因大山阻隔环境封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亟需高等教育为她注入发展的动力,陕西理工大学承担着这一重要使命。
情系秦巴 艰苦创业 1958年,秉承西北联大爱国重教、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艰苦创业的精神,陕西师范大学派出50余名教师和干部,筹建汉中大学,开始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 王缃教授曾动情地说:“那时候条件艰苦,住的都是平房。各种活动、运动也多,我们边参加运动,边搞教学,但大家很有信心,学科建设也在积极开展。”
陕理工人扎根秦巴,艰苦创业,图为该校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当地社教留影
1965年,为国家战略需求,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成立。1978年,在北大分校基础上新建陕西工学院。同年,汉中大学更名汉中师范学院。一批甘于奉献的教师离开条件优越的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汉江之滨、连城山下,肩负起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 张清珍教授曾讲道: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教具,我们就自制教具,实践环节一个不少。 一代代扎根秦巴、无私奉献的教职工为地方高教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几代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在中、省、市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该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高校。 2006年,该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该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10年,该校确定了“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2014年以来,省市共建、名校帮扶,该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筹建大学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2016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陕西理工大学改革发展暨更名揭牌大会
201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
立德树人 培育英才 该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一代代陕理工人牢记使命,立德树人,积极为区域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撑,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张永伟老师,严谨治学,忘我工作。2004年11月18日上午,他像往常一样专心讲课,突发疾病,倒在他坚守了28年的三尺讲台,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陕南教育事业。
502创新实验室刘沛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热心指导学生
电气工程学院刘沛教授,创建502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十几年来,他吃住在实验室,牺牲休息时间,兢兢业业,义务指导学生。在502训练的学生,不仅多次在全国大赛获奖,并以突出的研发能力和实干精神,受到许多知名企业的欢迎,形成“502现象”。
生工学院李新生教授带领科技创新团队指导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新生教授,身患疾病,依然奔波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线。他带领师生,深入调研陕南社会发展需求,为企业破解生产技术难题,为政府提供大量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科技咨询,有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他被誉为“科技界的活雷锋”! 经济与法学学院党军国老师,2010至2013年参加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工作,克服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潜心为西藏阿里地区培训干部,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授予优秀援藏干部称号。 高尚师德的感染,奉献精神的熏陶,培育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代代相传。 2010年7月,该校毕业生、安康岚皋县铁炉乡干部温光旭,在山洪暴发之时,奋勇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用26岁的生命谱写出一曲英雄赞歌。 2014年2月8日,该校毕业生、汉中高速公路民警、35岁的王雷在执勤中为保护群众和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该校坚持以区域发展和学生成人成才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新机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由该校杰出校友李隽、张涛领衔的陕西省催化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落户陕西理工大学
建校至今,该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0余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绝大部分服务于陕西。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教育和管理等领域的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教育部“长江学者”李隽等知名专家学者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校82届毕业生、全国优秀教师郑新春,86届毕业生、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张礼俊,90届毕业生、全国优秀教师、独创“梅氏教学法”的梅冬盛等,长期扎根秦岭巴山,为基础教育辛勤耕耘,将全部身心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他们是支撑陕南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陕西工业城市宝鸡,活跃着一大批该校毕业生,他们展现出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该校独有的“宝鸡现象”。在中国钛城的宝钛集团,该校100多名毕业生奋战在生产、科研、管理一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宝钛股份董事、总经理贾栓孝等优秀人才是其中代表。在陕西省电力系统,有大批技术骨干或技术管理干部是该校毕业生。 该校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王家威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出色的电商实践能力,创造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求职栏目最高薪资纪录,引发业界热议。
服务区域 特色发展 该校地处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攻关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核心区和涵养保护重点区。作为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唯一一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自觉肩负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围绕秦巴自然资源、工业应用技术、汉水文化三大领域,有力推进陕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陕西理工大学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图为部分转化的科技成果
陕西理工大学王永吉教授领衔的维生素D生理与应用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一个专业从事维生素D研究的科研机构,研制出系列中试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
依托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资源生物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在秦巴自然资源生物保护与开发方面进行研究。长期参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建设,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生物柴油、秦巴山区猪苓资源开发与应用、百万亩优质油菜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汉山红红茶、桔子酒、大樱桃栽培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依托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省级重点学科、工业自动化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着力开展工业应用技术研究,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成功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该技术项目被科技部推选参加了2011年“中国—印尼科技周展览会”,在铺镇工业园区建立了总投资3亿元的产学研基地。“机身部件端面蒙皮余量自动切割机”项目成果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申报国家奖励。 依托汉水文化、中国语言文学省级特色学科、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家发祥地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平台,积极开展汉水流域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研究,出版了以《汉水文化史》为代表的一批专著,填补了汉水流域地域文化研究的空白,提升了汉水文化研究水平,解决了汉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模式及其效益评估模型、秦巴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对策、边缘地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等重大现实问题。 该校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共赢发展。汉中市政府自2013年以来,先后投入2000万元支持该校建设与发展。“十三五”期间,将划拨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该校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园区建设。围绕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联合组建陕南发展研究院、陕南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院等,共同研究、破解发展难题。 该校主动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成为陕南及秦巴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提出的“汉中绿色产业发展战略”被汉中市委市政府采纳实施;与汉中市政府联合开展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对汉水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足于学校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与科研团队优势,推进科技服务。先后开展了陕西西乡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物种本底资源调查、汉中市“十三五”时期财政发展与改革问题研究、汉中市文化与生态旅游外宣翻译研究等,编制了《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汉中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汉中市“十三五”商务发展规划编制》等。 该校充分发挥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陕西理工大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以及“陕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平台的作用,广泛开展技术推广与转让、专利战略研究、人力资源培训、脱贫攻坚培训等社会服务,为陕南及秦巴山片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追求梦想 不辱使命 2015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站在建设高教强省、加快陕南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省平衡发展的高度,作出把该校建设成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部署,并列入陕西高教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政策倾斜、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全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该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迈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当前,该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以实现追高超越要求为引擎,以“四个一流”建设为抓手,以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为动力,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夯实五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朱平 王仕文)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本文来源: 教育厅
23.11.2016 22:17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