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陕西百岁老兵 曾任敢死队队长
陕西百岁抗战老兵,王志恭老人出生于1917年,今年98岁。17岁时加入国民革命军第38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我们在来到王志恭老人家里的时候,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床边挂着没有打完的点滴,床头放着吸氧的设备。老人的女婿说,王老最近身体不太好,打针有时候也不吸收,胳膊上打针留下的淤青几个月都散不了。老人平日里话不多,但每当和别人讲起抗战,就来了精神。听说我们慕名而来,想听听老人打仗的故事,王老娓娓道来。
西安要饭时被选中参军 只为吃口饱饭
王志恭家境贫寒,父亲43岁时因积劳成疾去世,留下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四处讨生活。1933年,王志恭在西大街要饭时看到一位军官的背包掉在了地上,善良的王志恭赶快捡起来追上去还给军官。军官看见衣衫褴褛的王志恭,问他:“想不想吃饱饭?愿不愿意当兵!”
对于当时的王志恭来说,吃饱饭、活下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在回家和家人商量之后王志恭来到西安北门内的西安绥靖公署驻地找到了那位军官,给连长当上了一名勤务兵。
连长觉得这个16岁的小伙子聪明、机灵,便破格让他随部队学习。王志恭随军学习的部队是杨虎城将军新建的西安绥署教导队,也是杨虎城将军的卫队。三个月教导队训练结束后,杨虎城成立了38军
教导营。王志恭便随同38军前往山西、河北与日军作战。
打仗期间,他曾任教导团机枪连排长、连长,参加了“西安事变”;抗战开始后,他相继参加了“娘子关战役”、“望原会战”等战役;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在郑州受降仪式上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1946年,参加38军的“河南巩县起义”后卸甲归田。
血战娘子关 2800多人仅剩800人
“七七事变”后,王志恭跟随国民革命军第38团第17师师长赵寿山将军奔赴抗战前线。1937年10月,17师受命占领井陉县附近雪花山、乏驴岭一线阵地。雪花山是娘子关前方的一个山头,占领这个山头能保证我军辎重列车,尤其是支援忻口作战的军列安全通过。
当时日军率领部队向娘子关发起全面进攻,受到陕西官兵的猛烈还击。然而,最终寡不敌众,娘子关战役以中国军队溃败太原而结束。
说到这里,王志恭老人的表情变得沉重:“打了三天两夜,敌人有飞机、有大炮,轮番轰炸。无论是作战人数,还是武器装备差距都很大。到了最后,后方的补给也送不上来,打到最后实在都饿的不行了。我们去的时候2800多人,最后只剩下了800来人。能活下来,太不容易了……”
望原会战“敢死队队长” 带机枪手开路
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这是第四集团军与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在战争最危急时,营长抽选出100名不怕死的士兵,每人配发一向手榴弹,在大部队的掩护下冲下山与日本鬼子对战。王志恭当时是机枪排的排长,一向被排长看重的他被任命为“敢死小分队队长”。另外他还带领自己挑选出的15人,携带5挺轻机枪作为掩护。
在炮火的掩护下,王志恭带领机枪手在前面开路,和其他“陕西愣娃”呐喊着冲下山去,趟过洗耳河,冲入敌阵,一排排手榴弹炸起漫天烟雾,日军全线溃退,而百名敢死队员也多半阵亡,王志恭带领的机枪手也仅剩下6人。
见证“日军投降” 全城放炮庆祝
随后的几年里,王志恭夜袭过日军军营、炸过日军碉堡,参加了“六六战役”,也在敌后打过游击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王志恭随部队由河南偃师急行军到郑州,执行命令,负责城市安全并保障受降过程的顺利进行。
1945年9月22日上午8点,接到命令的教导团全体官兵赶赴会场负责治安保卫工作。老人回忆道:“当时所有人都怀着特别激动的心情观看仪式,结束后都不愿意来开。到了晚上,整个城里都在放炮庆祝。所有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胜利。
郑州受降仪式结束后,38军分驻在铁路沿线各大城市,王志恭的连队驻扎在开封。1946年参加38军的“河南巩县起义”后,王志恭退役,回家务农。
百岁寿宴意外得礼 结婚照片成珍贵礼物
1945年4月,路径河南时,一个商铺掌柜得知王志恭还未娶妻,便把自己的亲戚介绍给了他,还在军营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他们又加入到新的战役中,出发前王志恭找了一张他的结婚照作为礼物送给连长。在他看来,这样一个有着大家的合照来之不易,十分珍贵。后来,王志恭和连长失散、也断了联系。而他自己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保存住自己的结婚照片。
今年6月,在儿女和陕西抗战老兵关爱团志愿者的操办下,为老人办了一场风光的百岁生日宴。一时间,王志恭老人被很多人认识。通过媒体的报道,王志恭老连长的遗孀认出了这个曾经和丈夫并肩作战的小伙子。于是托志愿者们给王志恭带来了翻拍的结婚照。拿到照片的时候,近百岁的老人脸上挂满泪水。这张照片,见证了他和战友们的情谊、见证了他和妻子的爱情、更见证了他半辈子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