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经验交流表彰会在安康市召开

24.09.2014  18:52
            2014年9月23日,陕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经验交流表彰会在安康市召开。


安康市召开陕西省中小学“电子书包”经验交流表彰会现场
              会议认真总结“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经验成果,分享交流课题研究感受心得,表彰试点项目研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课题,深入开展“电子书包”应用技术再培训,安排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各项工作。陕西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朱选文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各市电教馆馆长、各试点项目学校校长及各校课题组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安康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烈勋出席会议并致辞。             “电子书包”是一项以学生为使用主体,基于网络学习资源,以计算机及专用阅读器等设备为信息终端载体的综合性教育应用系统。应用“电子书包”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基于问题的学习、差异化学习、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为进一步加快陕西省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路子,2011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按照各市各选定两所城乡中小学校、每校确定一个班的试点要求,在全省10个市确定20所中小学启动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涉及项目试点学生1060名。             朱选文在讲话中从项目实施外部环境、硬件设施、薄弱环节等8个方面对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朱选文指出,项目实施三年来,各级教育行政和电教部门把试点项目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大力支持,在各试点校的共同努力以及项目合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电子书包”试点项目探索研究工作,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顺利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案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尤为突出的是,通过“电子书包”项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各试点校在加大项目研究的同时,也对书写能力和视力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效果评估和监测分析,并取得了相关科学依据和论断。在充分肯定试点工作经验成效的基础上,朱选文指出,试点实验工作中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实施“电子书包的硬件环境有待提高;二是电子教材资源较为匮乏;三是应用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四是课题研究经验成果还有待升华。他希望各相关单位、学校和教师要继续深入扎实地推进“电子书包”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方面下功夫,深化探索、强化研究、严谨实验,将试点工作做深做透。要认真总结经验成果,力求研究工作出新、出彩、出亮点,为更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进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按照以会代训的形式,会议邀请中国计算机协会常务理事汪煜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到会,围绕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就“革新教育观念、构建21世纪新教育”以及“打造智慧课堂、构建智慧教育”等主题作了专家讲座,并对陕西省“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的课题研究、教学应用及推广普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对石泉县两河初中等10个“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先进集体、张守锋等52名先进个人以及7个优秀课题进行表彰。教师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文/余杨军)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