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7.09.2015  19:32
            多年以来,陕西科技大学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先后出台了《陕西科技大学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细则》《“三育人”工作条例》《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以培育扶危助困的良知、责任与担当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敢于担当的校园文化风尚。             该校涌现出了舍身救人的“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高宗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中国造血干细胞陕西分库爱心使者”刘少锋等一大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抒写了青年学生向上、向善的思想道德追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着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稳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该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成效。 一是 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近年来,该校以“博学讲堂”和“我与祖国共奋进”报告会为平台,先后举办了60余场报告会。专家学者结合青年学生关注的思想道德热点问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解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吸引了近5万人(次)学生参加,起到了很好的正面教育引导作用; 二是 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瞻仰活动。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在鲜活的文物展览和对先辈们的革命历史追寻中,砥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坚执人格操守,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三是 每年十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艺术节里,学校团学部门、党团组织通过举办大型主题展览、读书、演剧、演讲比赛、主题征文、优秀影片展映等8大类23小项活动,深入开展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把“中国梦”“陕西梦”与陕科大的“育才梦”、自己的“成才梦”结合起来,在德才兼备上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营造了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环境。

落水获救者孙女士向陕西科技大学学生高宗旺(左)赠送锦旗
            ——以“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为载体,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向实践转化。
学雷锋,就是要把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成果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为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完善理想人格,提升道德素养。近年来,该校在总结往年学雷锋活动的基础上,制发了《陕西科技大学“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实施意见》,把面上的学雷锋活动与日常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在实际行动中砥砺青年学生的扶危助困的社会良知、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培育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敢于担当的校园文化风尚,实现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09年5月,该校学生刘少锋先后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290毫升,挽救了北京一名患白血病的解放军军官的生命,被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授予“中国造血干细胞陕西分库爱心使者”称号。2012年4月28日,一位中年妇女不慎失足落水,情况万分危急。正在附近的学生高宗旺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起了落水者,待她情况好转后,便悄然离去。高宗旺同学被陕西省文明办、共青团省委、省青联授予“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荣誉称号。这些“学雷锋”楷模用实际行动抒写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人格操守和道德修养,得到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以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实践者。 近年来,该校以“以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平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者,积极宣传者和努力促进者,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实际行动中实现“知行合一、德才双修”。 一是 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关爱抗战老兵、追寻红色记忆以及重走长征路等活动。 二是 牵挂农村之困,助力“三农”发展。该校“去氟得福”健康水圆梦实践团队连续两年赴榆林市定边县通过多次试验,终于在2013年研制出功能可靠的去盐、去氟的净水设备,成功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红枣深加工技术培训实践团队赴延安市延川县为当地农民进行红枣深加工技术指导,开展科技支农活动,成为团中央面向全国征集的2013年“科技支农”全国重点团队。 三是 关爱弱势群体,播撒浓情大爱。学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连续10年开展关注孤寡老人、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社会医疗隐忧等各种民生问题。 四是 心系灾区之难,信守志愿诺言。学校连续6年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赴陕西宁强、四川北川、青海玉树等灾区开展灾后重建社会实践活动。             “莫道君行早, 朝霞尚满天。” 该校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扶危助困的社会良知汇聚社会主义大爱,用肩负社会正义与公众道德的担当继承和发扬了雷锋精神,用志愿者的青春华章抒写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风采,彰显了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