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何以居全国第一位?

18.11.2019  11:52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高达23.6%,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作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助力我省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截至9月末,全省共有1489家联网直报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同比增长21.2%;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13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8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和18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拥有广播电视制作机构600余家,电影产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四

  初冬的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社区生机盎然。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道路、设施齐全的文化休闲广场……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多亏社区建了毛绒玩具厂。我们现在移民搬迁到环境这么好的社区,又能在家门口上班,这样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41岁的贫困群众汪国菊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汪国菊所在的毛绒玩具厂是安康市200家毛绒玩具文创企业之一,是安康特色文化制造企业遍地开花、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个缩影。截至10月底,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企业共吸纳就业9212人,累计产值突破10亿元,是全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的生动写照。

  截至9月末,全省共有1489家联网直报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同比增长21.2%;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13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8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和18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拥有广播电视制作机构600余家,电影产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四。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高达23.6%,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位。

  作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文化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和文化对外交流步伐的加快,使得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成长。一连串的“组合拳”,使得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正在悄然助力我省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多措并举

   文化企业遍地开花

  在西安曲江新区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中,西安湛蓝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原创文化手游《大西安传奇》,在今年北京文创大赛·全国百强决赛中获得大赛组委会认可。

  “一年多的孵化、成长,离不开从省上到曲江新区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拿铁城园区的引导帮助。”西安湛蓝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作为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在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率先出台《西安曲江新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推行“创业十条”等,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一流的服务,搭建起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舞台。

  “不仅是曲江新区,事实上,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考核机制的运行,全省各地都争先恐后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鲁吉安说。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陕西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出台了《陕西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陕西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1+N”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形成;落实免征省属文化企业资本收益、文化企业财税优惠、小微文化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等扶持政策;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培育出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园区和企业,涌现出曲文投集团、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等一大批优秀文化企业,其中曲文投集团连续8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32个省级重大文化项目,23个项目投入运营,累计完成投资446.15亿元。

   填补短板

   文化制造业强势崛起

  9月中旬,记者在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二楼生产线车间看到,一条长长的自动化生产线输送带上,一台台液晶电视机被传送到作业台前,四五名技术专家和工人身穿工作服、手持遥控,反复测试产品性能。

  这就是国内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也是陕西以培育、引进等有效途径填补文化制造业短板的范本。今年以来,以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文化制造企业相继量产,以安康毛绒玩具制造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制造企业遍地开花,有效弥补了全省文化制造业发展的短板。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80.3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快4.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速的贡献率高达46.6%,是拉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陕西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葛小伟分析。

  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占比明显提高。

   推进融合

   新型业态竞相涌现

  当夜幕沉沉降下,华清宫景区九龙湖上,骊山的漫天星光下,那段流传千年、荡气回肠的帝妃之恋在夺目璀璨的灯光中被完美演绎,且震撼全场——4月13日晚,华清宫景区实景舞剧《长恨歌》第十三季如约和观众见面。

  事实上,以实景舞剧《长恨歌》为代表的旅游演艺已经遍布全省。这些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旅游演艺的成功运行和推广充分证明:文化与旅游结合,可以让文化走得更“”。

  “全省各地深入探索文化与旅游、商贸、制造、娱乐、餐饮、休闲等相结合的新路子。以文化内容消费为核心的产业链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任宗哲表示。

  近年来,文化与各行各业相融合,使得文化产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加快推进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100余个,完成投资1490亿元;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出台《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申报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扶持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双创服务平台;文化和金融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召开创建国家级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工作会,举办陕西省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恳谈会,6家金融机构为陕西文化产业授信600亿元;扎实推进文化与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加速融合,广告会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手机动漫、现代娱乐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扩大交流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么麻达”“克里马擦”“撩咋咧”“雾达”……在陕西展区以城墙为形的墙壁上,一排排醒目的方言文字引得众人围观。

  这是今年5月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陕西展区的场景。通过深圳文博会,我省向世界讲述陕西故事,搭建起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共推介18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

  “实践证明,我省通过参加招商会,举办旅游节、文博会、电影节等活动,引进了一些企业,有力推动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鲁吉安说。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深圳文博会、西部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平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产业推介洽谈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年,我省各市(区)招商引资70余次,文化产业项目签约金额达2500多亿元。华侨城、恒大集团、宋城演艺集团、华夏文旅集团以及浙江文创集团等知名文化企业纷纷在陕落地。

  事实上,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使得陕西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推动了陕西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正如我省在深圳文博会的推介词所说的,陕西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雄奇壮美的山河文化、丰厚丰富的民间文化、砥砺奋进的先进文化。所有这一切都是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记者杨静)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