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选派“第一书记”助力基层驶入发展快车道
核心阅读:2015年,全国各省份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第一书记工作,陕西省在其过程中探索出第一书记个人与组织优势结合、第一书记工作与驻村扶贫工作结合、县域统筹等陕西特色的新路子。近日,记者走访了陕西省汉中市、铜川市、安康市的多个派驻村,听听最基层的村情民意,聊聊第一书记们的工作成绩与困惑,看看陕西推动基层建设和精准扶贫的举措与成效。
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西南隅有一个叫青木川的村子,这里毗邻四川、甘肃,自古以来就是“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道和贸易集散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厚。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青木川受到波及,村民房屋设施遭到破环,大部分群众生活贫困,村上整体发展遇到瓶颈。全村594户、1558人中,贫困户就达133户,贫困人口 429人。这是一个亟需扶持和开发的贫困村。
选派第一书记:一条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新路子
2015年,陕西向全省十一个地市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2014年度考核较差类村选派第一书记。
作为贫困村的青木川被选为派驻村,王青芳是这里的第一书记。
“这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整个村子还处于几十年前的发展状态,很穷,但留在村里的人们都没有脱贫的意识,很多家庭都是靠着政府的贫困补贴维持生计。”谈起青木川,王青芳微微皱起了眉,“从宁强县城到村上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就得花4个小时,虽然这里风景很好,但路不好就没有人愿意来这里,更别说来投资了。”
进村伊始,王青芳就摸清了村上的底,“路是一定要修的,停车场也是一定要修的,这样就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居住在青木川古镇的人们先富起来。”王青芳暗暗下了决心,在征求过村民的意见后,她积极联系熟识的企业家对青木川进行实地考察,“羌绣合作社也要继续扶持,可以把绣品销往外地或是卖给来旅游的人们。”
此外,加强党建,开展教育扶贫工程,争取社会资金捐助,兴建茶园,发展香菇、青稞等特色产业,王青芳立足青木川自身实际,做着不懈的努力。
“‘第一书记’是最小的书记,但却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这盘大棋上一枚非常重要的棋子。我想,既然已经选择上了‘扶贫攻坚’这个战场,那么我就是这场战斗中的一个小兵,担负的任务就是带领青木川的群众脱贫致富。”王青芳始终觉得,如果自己不担当不作为,就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失信于群众的期盼。
“破解后进村基层建设水平偏低的难题,仅凭村级组织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期内奏效,必须借助外力推动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陕西省铜川市委党建办(基层办)副主任陈会理认为,选派第一书记的做法闯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新路子。
发挥第一书记个人与选派部门优势 形成合力
早在2012年,陕西省铜川市委办公室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旨在发挥第一书记服务示范推动的作用。
霍曦丽是2013年4月被派驻到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道东村的第一书记。道东村2012年被耀州区委列为班子涣散软弱及经济发展滞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