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公经济发展质量论坛举行
GDP占比偏低、高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民间投资领域不均衡、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金融创新不足……针对我省非公经济存在症结,2016年12月28日,民建陕西省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在西安举办第七届秦势陕西非公经济发展质量论坛,并发布《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5)》。数十位教授学者和企业家紧扣陕西非公经济发展质量、政策支持、赶超动能、金融支撑和法律保障等问题进行多角度探讨。
民建陕西省委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忠民表示,三个“不足”即对非公经济认识不足、技术创新不足、金融创新不足是导致全省非公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根源。因此一定要切实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产权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产权改革和国有企业混合改革,把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构建企业创新环境,培育陕西民营企业家群体。
省工商联副主席李建军认为,陕西非公经济存在GDP占比依然偏低、高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民间投资领域不均衡、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四个短板,建议强化金融支持,积极拓展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助推陕西非公经济发展。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白宽犁表示,产业层次不高是制约我省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因素。其次,人才匮乏、融资难融资贵、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一同制约着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建议以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同时加快产品、市场和管理结构的调整,加强企业队伍建设、打破家族模式,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当天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5)》。《报告》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大战略布局,建设“一带一路”为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对外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一定要牢牢把握机遇和挑战,推动区域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