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抓住白金10分钟

14.03.2015  11:18

  现代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遭遇各种意外伤害(如车祸、坠落、溺水等)和突发疾病(如心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猝死”。在意外伤害和猝死发生的10分钟内,对伤病员进行以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为主的紧急救治,常可挽救伤病员生命,因此这个时段又被称为“白金10分钟”。而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代校长赵铱民说,当这些情况发生时,由第一目击者按照“先救后送”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对伤病员进行急救,通常是挽救伤病员生命的最有效方式。

  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6万人

  赵铱民说,许多伤病员因为在现场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而得以生存。这种急救称为院前急救,其成功率在不同国家有很大差异。以心跳骤停为例,在美国,心跳骤停的急救成功率可达49%以上,而在我国不足2%。造成如此大差别的最重要原因是在美国第一现场施救者不是医生,而是从小就接受急救训练的老百姓。在中国,施救者是医生,而伤病员通常在送往医院路上或等待医生的过程中就失去了生命。

  据赵铱民调研,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约6万人,因心脏等疾病猝死近54万人,如得到及时的抢救,相当多的人可以生还。

  为改变我国国民院前急救能力低下的现状,赵铱民提出,应由国家卫计委统筹设计,组织国民院前急救培训和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卫计委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将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工作列为我国卫生保健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予以重视,做好顶层设计,确定负责机构(可由红十字会或急救、创伤、心脏等学会分工负责),明确分工、权利、责任与义务,编写统一的、适于不同层次需求的培训教材,制定培训标准,拨付培训经费。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大力宣传此工作意义及重要性,吸引、鼓励群众参与培训,并将院前急救培训作为一些高危行业员工任职的基本要求。

  将院前急救技术作为高中必修课

  赵铱民说,提升我国国民的院前急救能力,应从基础的国民教育开始,从中学生抓起。建议采用日本等国的经验,将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作为一门必修课,约6~8个学时。由教育部协同卫计委编写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在高中阶段开设,作为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藉此方式在中学生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为在整个国民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打下基础。

  制定全国统一院前急救相关制度规定

  还要由国家卫计委统一制定院前急救的相关规定制度,指导和规范全国院前急救及培训工作,为院前急救行动提供法律支持。积极为我国急救医疗立法做好准备,力争尽早立法。赵铱民呼吁:“一个国家公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程度,通常代表着该国国民的综合素养和文明程度,也标志着该国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着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抢救成功率、伤残率和死亡率,关系千千万万的生命,关系每一个人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