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件唐代陶质彩绘文物在西安完成保护修复
29.10.2020 10:32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中新社西安10月28日电 (记者 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简称“秦陵博物院”)28日透露,该院承担的昭陵博物馆馆藏陶质彩绘文物修复保护项目通过验收,67件唐代陶质彩绘文物完成保护修复。
昭陵博物馆的这批文物彩绘类型丰富、制陶工艺精湛,是研究唐代历史、社会、科技等信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16年,昭陵博物馆委托秦陵博物院编制此批馆藏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方案,次年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后委托秦陵博物院开展保护修复工作。2019年1月,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在历时一年的修复工作中,项目组共完成67件陶质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整理文物保护修复档案67份,记录了大量文物信息,绘制病害图700余张,拍摄技术记录照片700余张。
在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项目组对该批文物的颜料成分、彩绘方式、陶胎材质、施釉及制陶工艺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成果,对修复工作起到了指导和参考作用,也为中国陶质彩绘文物及相关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据了解,唐昭陵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余平方公里,共有190余座陪葬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完)
本文来源: 陕西新闻
29.10.2020 10:32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