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代表团在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
04.09.2018 14:41
本文来源: 科技厅
8月14日-20日,在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内蒙古代表团共斩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来自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的格希格图同学凭借《新式多功能电热自动多咀喂奶器》项目,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的武小莆同学凭借《纳米转光膜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探究》项目分别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二等奖;来自包钢第十八小学的郭孟扬、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王梓嘉等9人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三等奖。此外,内蒙古代表团还获得专项奖2项(重庆科技学院专项奖1项、DF创意之星1项);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项目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本届大赛历时6天,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200多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参加。
大赛同期还举办了“中国—东盟青少年创新大赛”、“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夏令营、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专题展览、2018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等丰富多彩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是1979年由中国科协牵头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30多年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参赛国别最多的青少年科技赛事,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各国青少年搭建广阔舞台。
本文来源: 科技厅
04.09.2018 14:41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